本网讯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博士徐尚思老师2025年5月15日在《湖北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低空经济是多产业融合的综合经济形态》,该文章以低空经济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学理化阐释。
文章刊登报刊。 学院供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三要素入手,分析了低空经济如何通过技术革命和要素创新,成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文章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涵盖的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四个领域,横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文章进一步指出,低空经济所呈现的综合经济形态特征,当下正通过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重塑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奏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合唱,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章立足国家战略前沿,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经济发展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业态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据悉,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文件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重点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并明确指出,“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鼓励教师,尤其是博士青年教师,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在党报党刊上发表。这不仅是增强学术影响力、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将理论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切实增强思政课学理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初审、初校 卢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