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玉堂教授作客通识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5-05-16作者:见习记者 游欣颖 通讯员 薛源来源:全媒体中心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5月13日,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以“追寻楚脉:楚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为主题的讲座开讲。本次讲座特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刘玉堂作为主讲嘉宾,从楚国的历史、名人故事等多方面阐述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讲座内容来源于刘玉堂教授主编的《楚脉千秋》一书此书凭借深厚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底蕴,成功入选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推荐的四本好书之一。全校2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课现场。 通识教育学院提供

刘玉堂从“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六个方面深度解读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

刘玉堂通过讲述楚国从当初周天子分封的五十里国土直至后来的五千里疆域的历史,提取出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并将之与“筚路蓝缕”联系起来,激励当代人勇往直前。“‘大象无形’这个词出自《老子》,而文献记载老子也是楚国人,所以一般用这个词来形容楚国人文化开放的先进、开拓的眼光和开阔的胸怀。”刘玉堂分享。此外,他还引用了楚庄王失弓的典故,从楚庄王的家国情怀,讲到了孔子的天下眼光,最后联系老子的宇宙意识,展现了楚国超越地域的开放格局。 

谈到“一鸣惊人”,刘玉堂讲到了楚庄王的故事,讲述了他上位后的“荒唐”举动,是为了判断出朝臣的为人。刘玉堂提出: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并且做到了最好才叫创新,而楚庄王的举动恰是一个创新。不仅如此,楚国从衣食住行、精神文明、音乐艺术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它的创新精神。老子认为水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出了“上善若水”,这也是一种人格化的象征。

同学们听讲现场。 刘拉娜摄

提起“九死未悔”,大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屈原,但刘玉堂却用楚国一个平民救了楚昭王的故事讲述着楚人的爱国情怀。刘玉堂说,小人物都能够拥有爱国情怀,这才是爱国最深厚的根基。楚人除了赤诚的爱国情怀,还有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刘玉堂详细讲述了一诺千金的典故,他认为只有无价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而承诺意味着诚信,诚信则是真正无价的。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不谋而合,也恰与我校校训“商道惟诚”理念相通,更体现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讲座最后,刘玉堂结合我校情况作了总结,并鼓励同学们向楚文化的六大精神学习。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全利对刘玉堂教授表示感谢,并作会后总结。

王全利作总结。 刘拉娜摄

刘玉堂,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国学院院长,湖北省文化旅游发展顾问,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委,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中国民族史、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撰写、主编的《荆楚文化志》《世纪楚学》《长江文明之旅》和《长江之歌》分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湖北省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全国水利科学技术最高奖“大禹奖”。任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和第十届中国园林博览会文化顾问。曾赴海内外多所大学从事学术交流,担任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三国的世界》《长江之恋》和《读书的力量》学术顾问暨主讲嘉宾。


(编辑 张思渊 阳雅丽)

(图片 刘拉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