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破局起势 提质增效 武汉商学院绘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7-15作者:记者 陈梦婷 黄莉娟来源:全媒体中心浏览次数:769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有没有对接的企业进行实习?”

“学校的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是全国‘独苗’专业,孩子是体育生,能报考吗?”

近日,在武汉商学院湖北省线下高招咨询会现场,家长和考生们围在咨询台前,尤其关注机器人工程、大数据应用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等“新潮”专业的学科教学、专业实践和就业前景。

近年来,武汉商学院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坚持“转型提升、内涵发展、开放办学、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以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奋力建设一流应用型商科城市大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打通“大思政”实践育人路

不久前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彭瑜寄语毕业生:“要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相交融,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添砖加瓦”将毕业典礼作为思政育人的重要一环,是武汉商学院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毕业典礼上,学校从多个层面聚焦价值塑造、强化思想引领、深化服务育人,引导广大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202310月,武汉商学院特色校园书香文化项目“学习书屋”正式完成。将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书籍作为主要扩展路径,让红色书香有故事、有趣味、有内涵,受到学生欢迎。自2016年起,学校举办“我为同学讲思政课”大赛,组建思政课“大学生讲师团”。“小老师们”用身边的故事为同学们讲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近期的时政焦点。

如今,“党委书记当导游”思政实践活动已完成校院两级覆盖,由学校及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带领学生来到红色革命教育场馆,把思政课搬进博物馆。学校还创新推出跟着总书记“打卡”红色博物馆,由专业思政教师带领学生赴全国红色实践路线,引导学校师生在研中思,思中悟。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也要让思政教育“沉下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通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思政育人大循环,创新“大思政”育人模式,推动思政教育融入环境建设、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推动思政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不断赋予新时代内涵,推动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紧跟社会需求动态

2024年,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与管理、新能源汽车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三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并开始招生,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独苗”专业,学校也成为国家唯一布点高校。

“全球马产业市场规模在万亿元以上,中国现代马产业发展迅速。‘马背经济’正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体量巨大,人才需求迫切。”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李要南介绍。

2024年,武汉商学院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收3530人。翻开武汉商学院2024年招生指南,零售业管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紧跟时代发展设置。学校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相匹配。

目前,武汉商学院共有42个本科专业及方向,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专业、职业、企业、行业、产业“五业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结构,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国家、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汇聚。

在优化学科设置的基础上,武汉商学院主动对接武汉发展战略,按照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集群体,逐步形成对接生产性服务业的经管商贸专业群,对接生活性服务业的旅游与食品专业群,对接公益性服务业的休闲体育专业群,对接基础性服务业的人工智能专业群等四大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与同类高校实行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为打造“武汉服务”品牌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

激活育人“双创”基因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学生入校后,武汉商学院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明确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因材施教”的“三坚持”人才培养思路以及“一二三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两主体:学校和企业同频共振,形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三对接:学校对接地方、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岗位,将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环节;四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双创教育与个性发展结合、校园文化与职业精神结合,构建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神农架林区、仙桃市等地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与武汉市科技局、商务局、文旅局、体育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近20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深度合作和通专融合培养路径,学校搭建了“敬业精神强、实践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三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完善制度机制,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创新创造活力。武汉商学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10个教学学院中有8个建有与专业、教学、科研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场所,还聘请了一支由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以及政府部门专家组成的优秀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健全融课堂、实践、科研、帮扶、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2021年12月,武汉商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确定建设“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商科城市大学的奋斗目标。报告明确,到2025年,学校对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25年到2035年,学科特色和优势基本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科学研究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更加显现,整体办学实力明显提升,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商科城市大学;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若干地方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重要支撑,武汉商学院将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实力迈入地方院校和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全面建成“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商科城市大学。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编辑 张思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