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01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武汉商学院浏览次数:765

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落实到工作实践中,6月21日--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四川开展“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6月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郑柱泉院长做动员讲话,除了阐明此次实践研修活动对思政课教师的意义,还对顺利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活动提出四点要求:安全第一、互帮互助、准备吃苦、注重实效。

随后,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的祈祈老师做了题为“红军长征在四川”的专题讲座,她着重讲述了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分析了四川在红军长征中的贡献,引导大家思考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6月23日上午,全体成员来到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广场开展党性教育。大家面向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整齐列队,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两位党员教师抬起花篮缓缓走向纪念碑,轻轻摆放在纪念碑前。郑柱泉院长缓步走向纪念碑,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大家向纪念碑三鞠躬,表达对革命烈士最崇高的敬意。在纪念碑前,刘宗劲副院长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激荡在大渡河畔,表达了全体同志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坚定决心。

全体成员随后参观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通过认真聆听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讲解、观看大量影像、图片资料和实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在追寻英雄生前足迹的同时,充分感受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6月23日下午,全体成员走过红军血染的泸定桥,面朝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抚摸着饱经沧桑的铁索桥,脑海中浮现出22名勇士当年在战火中匍匐前进的画面,奔腾怒吼的江水,仿佛在感叹勇士们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伟绩。全体成员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泸定桥纪念碑,参观了泸定桥陈列馆,追溯了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6月24日,大家来到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的夹金山——当年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开展体验学习,全员徒步翻越夹金山,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缅怀先烈、汲取力量。山上空气稀薄,但没有人叫苦喊累,更无一人掉队回头。参加此次活动的张之涵老师无不感慨地说:“切身体验当年红军征服第一座大雪山的艰难,可以锤炼精神,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6月25日上午,实践研修团队参观了“5.12”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近距离体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老师们向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以及在抗震救灾中英勇捐躯的烈士默哀、鞠躬、献花,表达深切悼念。

6月25日下午,实践研修团队参观了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国防兵器馆等场馆。一件件珍贵藏品、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老师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革命先烈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会面。

“重走长征路”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亲身体验,大家深深感受到了红军战士战胜敌人围追堵截和大自然的艰难险阻。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的题中之义。此次“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既是一次生动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体悟,也是我校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以“大思政课”提升学校“三全育人”实效的一次有益探索。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教师徐娜表示:“今后我将把这次实践研修中发现和感悟的红色资源故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把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厚植情怀,为青年学子埋下信仰的种子。”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