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南昌研学探访红色地标

发布时间:2023-04-18作者:记者 程鑫 邓倩 刘玉薪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407

本网讯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第一站长沙红色研学之旅结束后,时隔半月,我校23名师生实践队前往英雄城——江西南昌,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寻根之旅。

江西省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是本次江西研学活动的首选地之一,我校思政实践队一行研学之旅第一站集体前往八一广场,重温当年党的峥嵘岁月。小组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八一起义纪念塔,仔细阅读纪念塔上记录着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画卷,于庄严肃穆间感受共产党人革命的艰辛与不易。八一广场占地7.8万平方米,其中耸立的八一起义纪念塔是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塔身正面镶嵌的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直立花岗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整个纪念塔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再现了八一南昌起义时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人民军队从此光荣诞生这一伟大历史进程。

重温八一历史,赓续红色薪火。我校思政实践队第二站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感受当年的英勇壮烈。在南昌市中山路380号,一栋外观呈灰色、坐南朝北的4层回字形建筑,在繁华闹市中尽显肃穆和庄严。纪念馆大门外陈毅元帅书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字,矗立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5位起义主要领导人的群雕,让人感受到它的厚重。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历经硝烟炮火的枪弹武器、信函刊物、生活器具等珍贵文物,正安静地放在纪念馆陈列展柜里,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见证着军旗升起与人民军队的诞生和发展壮大。研学小队成员傅鸿博看着一件件红色文物眼里满是动容:“每一份历史资料的背后都是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革命先烈百折不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方绍渝也是参加此次南昌研学活动的小组成员之一,作为预备党员的她,十分喜欢去各个城市的红色旅游景点打卡:“展馆一路看下来,心底从悲愤,到揪心,到敬意,最后到自豪。来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这一趟,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和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光辉。”

研学的最后一站,思政实践队来到江西省博物馆,深刻感悟江西省的历史文化。进入馆中,大型陶瓷壁画《江西风物颂》映入眼帘。远观近赏,形貌不一,无数色彩斑斓的小小方块,呈现着钟灵毓秀的秀美山水,蕴藏着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在导游的带领下,研学小队首先来到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馆,通过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一张张历史文献走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红色摇篮——江西革命史陈列”这一红色主题展览中,包含了“曙光映照”“军旗升起”“星火燎原”“红色中华”“浴血坚持”“抗日烽火”“迎接解放”7个单元,全景式展现了江西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30年的壮阔历史。其中第二单元“军旗升起”板块展现了从1927年8月至1928年春我党在腥风血雨中做出的重大决定,经历那段峥嵘岁月打磨出英雄南昌城——人民军队的摇篮。在参观过程中,小组成员或凝视、或交流、或记录,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仰所感动。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元里,有一口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井边是沙洲坝人民敬献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这口井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时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见证。”导游讲解说。

党史是历史的一部分,一座城市所记载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相互交织。重走英雄辉煌路,青年继往开来程。青年学生一代更要继承先人的红色精神,继续在八桂大地上逐梦前行,共绘华彩篇章。

我校将继续深入挖掘各地红色资源,主动搭建平台、拓展活动,让青年学生实地感悟红色精神,在鲜活的红色故事中厚植师生的爱国情怀,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教育“活教材”,让师生重温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达到游学合一的育人成效。

(编辑 张思渊 李潇涵)

(图片 傅鸿博 喻心怡 瞿晓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