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午,武汉商学院举行“品鉴劳动果实 分享丰收喜悦”主题丰收节,在北区食堂开设了“劳动教育”品尝窗口,经过35个班级连续两个多月劳作的胡萝卜、红菜苔、萝卜等作物已经成熟,经食堂烹饪后,免费向全校师生供应。“第一次吃到自己种的菜!”“自己种的胡萝卜好像比超市卖得更甜一些,红菜苔清炒起来也很润口!”品尝到自己亲手种植的菜,大一学生邓安觉得,这才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好的诠释。
学校在北区食堂开设了“劳动教育”品尝窗口
学生品尝自己种的菜
今年9月,武汉商学院把《劳动教育》课程搬到了蔡甸区螺丝岗村,通识教育学院、教务处、后勤集团多部门联合推进课程落地见效,35个班级近1500学生成为了这门课的主角。在为期两个多月的种植过程中,学生们在学校通识教育学院教师和基地农业技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挖种苗、除杂草、移栽作物、搭管灌溉等工作。在12月6日,武汉商学院组织学生前往位于蔡甸区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完成蔬菜采摘。“这里简直变成了另一个地方!”据学生马芳婷回忆,9月底她第一次来到螺丝岗基地时,还是一片开垄待种的“荒地”。经过35个班级两个月来不断轮替地辛勤劳作,如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已然成为一片丰收的色彩。“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好有成就感!”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张其彦说。而学生邓安完成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让她真正理解了“劳动果实”的现实意义,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父辈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武汉商学院组织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完成蔬菜采摘
据了解,武汉商学院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占地9.8亩,分为花卉区、育苗区、农作物区、劳动开垦区,农作物区共种植红葱、大蒜、胡萝卜、红菜苔等八种作物,所有作物开垄引水、育苗移栽,一直到后续的灌溉养护都由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课独立完成,目前作物已全部成熟,预计蔬菜总产量达到超1500斤。
种植作物预计产量超过1500斤
据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张姝介绍,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更直观地感悟劳动、体味劳动,领会劳动教育的内涵,最后也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进一步感受劳动的价值和魅力。
后期,武汉商学院将推动多部门、多学院联动育人机制,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和实地考察,进一步优化完善课程结构,开展精品作物展示、优秀劳动班级表彰等系列活动,深化劳动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