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将头发散落梳理整齐,全部握在手里之后,另外一只手抓住稍微靠后一些,杨敏敏拿出准备好的非遗缠花发簪,把发簪的尖端放在马尾的发根的位置。一只手紧握发簪,另外一只手抓住马尾辫的尾端,将马尾缠绕在发簪的身子轻轻缠绕一圈……在我校11月10日举办的创业集市活动上,杨敏敏的缠花摊位前总是传来阵阵赞叹,感兴趣的同学们纷纷聚集在摊位前,聚精会神盯着杨敏敏亲手给大家演示如何佩戴缠花发簪。
在我校食品科技学院,大三学生的杨敏敏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非遗缠花达人。热爱传统文化的她已经自学制作非遗缠花多年。借此次创业集市活动,她的缠花作品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摆摊的第6分钟,杨敏敏就成交了自己摊位的第一单,一对长命锁配珍珠耳坠外加一支丝线玫瑰簪子,合计50元,收获了缠花的第一桶金也让她对自己制作的缠花饰品更加有信心,“之前做的一些缠花都是自己在用,没想到它也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在两天的创意集市活动中,杨敏敏摊位上的15件缠花作品早早售卖一空,其中还有两位喜欢的女生加了她的联系方式,预定了3件缠花作品。
谈及缠花工艺,杨敏敏表示自己制作的缠花属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山缠花,具有小巧精活等特点,汲取多种艺术精华,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工艺之花,也有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之称。由于从小就产生了对精美古典艺术作品的喜爱,特别是在高一了解上汉服以后,偶然一次看到了汉服发饰上搭配了缠花配饰的杨敏敏,顿时被这种精致的“小玩意”给深深吸引住了。
后来,每天在网上搜索着各种漂亮精致的缠花小饰品,杨敏敏慢慢的也萌发出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想法,起初只是购买了一些简单的材料,在跟着网上的制作教程和视频,简单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缠花制作技巧之后,在去年年底,她便亲手作出第一支蓝色的山茶花缠花饰品。把纸模、铜丝、丝线、白乳胶分别备好,接着将丝线绕在铜丝上固定,再放上纸模,用丝线在纸模上缠绕,丝线层层环绕便于定型,结尾处涂上少量白乳胶固定,一片简单的花瓣便在杨敏敏手上诞生了,而第一朵完整的缠花饰品还需要重复很多次上面繁琐的步骤。“第一次做的时候感觉还是挺难的,手指还经常被铁丝划伤。”杨敏敏回想起第一次做这多蓝色山茶花发簪时说起。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后,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缠花工艺制作越来越熟练的杨敏敏,现在还能够融汇绘画、剪纸、剌绣、景泰蓝等工艺的特点,运用更多的材料和手法制作出精致、漂亮的缠花饰品,并且制作时间也大大缩短了,从开始的一个下午只能做出几片花瓣,到后来最快花费两天左右就能制作出一件成品。“一般,一个中等大小的缠花需要3-5天才能完成,并且每一次都要全身心地投入4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一个小部分。”杨敏敏坦言制作缠花是一件复杂且困难的事情,但熟能生巧,迄今她已经完成了20多件自己的缠花作品。在她寝室里,桌上的储物格成为了她缠花的收纳地,再搭配各种上各种精美饰品,杨敏敏的位置俨然成为了她宿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从接触了缠花,感觉时间都过得很快,日常生活也更丰富,其实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够接触并传承传统文化。”杨敏敏在学习缠花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耐心,也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英山缠花也是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一种。丝线的颜色非常多,在缠花的时候,你可以完全根据心情来搭配,也算是一种特别的记录。”
尽管大学期间学业繁重,但杨敏敏依然每周会用部分时间来学习制作缠花。“在学习之余的,培养一种兴趣爱好,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学习技能。”杨敏敏说,“缠花对我来说是我平时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在缠花的过程中,我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感觉很轻松。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缠花,了解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浪潮。”
(校审 李逸飞)
(编辑 张思渊 吴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