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双十一”不剁手,摆摊做“老板”?11月10日至11日,我校创业园街道两旁热闹非凡,34个摊铺、百余种大学生创意作品汇聚“创意市集”,为师生打造了一条特色狂欢街,营业额最高的摊位不到两小时收入1800余元。
“瞧一瞧,看一看,纯手工制作!”“原汁原味新疆特产,童叟无欺!”创业园里叫卖声此起彼伏,非遗缠花、汉服、超轻黏土、美食、书法、明信片等商品琳琅满目出售的商品精巧别致、设计独特,价格从3元到300元不等。
第一次当老板的杨敏敏是我校大三学生。摊位一摆出来,精美的非遗缠花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目光。杨敏敏一边向来往的顾客推荐产品,一边演示非遗缠花的佩戴场景。杨敏敏介绍,自己制作的缠花属于英山缠花,融汇了绘画、剪纸、剌绣、景泰蓝等工艺的特点,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一般制作一件成品需要花费两天左右。记者发现,非遗缠花的价格从3元到30元不等。“价格亲民才有好市场。”杨敏敏说。摆摊的第6分钟,杨敏敏成交了自己摊位的第一单,一对长命锁配珍珠耳坠外加一支丝线玫瑰簪子,合计50元。杨敏敏介绍,摆摊卖货比自己预想得要难一些。“顾客们不仅会关注缠花好不好看,还会问配什么颜色的衣服和发型,日常如何保养,缠花背后的故事,还有的顾客还问我有没有售后服务。”杨敏敏表示,非遗缠花价值巨大,不仅仅是文化层面上的,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需要更多人去挖掘和传承,自己也在不断尝试创新,焕发非遗缠花新活力。
另一边,汉服的摊位不到一个小时营业额就突破了四位数。“老板”周嘉馨今年大二,家中三代都从事与汉服有关的行业,她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汉服带到展位,销售十分火爆。周嘉馨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在汉服的沁润中长大的,今后也打算将汉服作为创业方向。“今天来摆摊主要是为了摸清年轻人对汉服的一些需求,好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后创业少走弯路。”由于设计精良,周嘉馨的汉服也成为了营业额最高的摊位。
除此以外,多肉、书法、特色美食摊位都有不错的业绩,超轻黏土制作在半天的销售中突破了1500元的营业额。本次创意市集由我校创业学院举办,为期两天。据创业学院工作人员黄婧轩介绍,34个“商铺”预计在两天的活动总营业额可以突破三万元,单个优秀的“商铺”有望突破5000元。
据了解,创意市集是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一次新尝试,学校也会根据此次活动情况,多举措蕴养创新创业土壤,让更多学生的创意变成现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编辑 张思渊 吴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