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届现代烹饪与食品科技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08作者:记者 李逸飞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76

本网讯 117日,由我校食品科技学院承办的“首届现代烹饪与食品科技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晴川假日酒店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沙特等海内外12所高校的13位专家学者发表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和交流现代烹饪及食品科技创新前沿热点,会议同时举行食品科技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签字仪式。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进行,高校、行业协会等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会。党委书记刘志辉、副校长王路群、刘佳霓列会。

党委书记刘志辉代表我校对会议致辞。刘志辉表示,多年来,我校持续关注食品科技发展趋势,主动推动进烹饪、食品研究与国际接轨,推出大量有益成果,希望通过国际会议平台,能加强我校与各方合作,推动食品科技可持续发展,为解决社会食品营养及安全等问题切实努力。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国梁代表行业致辞,他表示,期待此次会议推动现代烹饪与食品科技研究的深入开展,也期待武汉商学院食品科技学院能够保持一如既往的优秀作风,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李斌教授,武汉宇科天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小青先生作致辞。

会议现场,包括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牛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沙特阿卜杜拉阿齐兹国王大学、沙特塔布克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依次作报告。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李斌教授以“人造肉”为主题,结合自身的科研介绍了人造肉研究与制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了人造肉加工的关键技术,剖析了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李斌教授表示,具有健康环保等优势的植物蛋白肉早已步入人类生活,大力发展人造肉产业是大势所向。李斌教授强调,人造肉的出现,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对“人造肉”合理的开发和使用,符合社会可持续理念。扬州大学的杨振泉教授就“中餐规模化加工中重要生物有害物绿色防控技术进展”发表自己的看法。杨振泉教授指出,由于中餐发展趋势逐渐趋于大规模化,来自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有害防控技术是重中之重。而生物膜的定植是当下餐饮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杨振泉教授希望,通过对菌落的实验来攻克难题,并已在此实验上取得突破,并邀请与会学者积极探讨、合作。


牛津大学的詹姆斯·克雷布教授则将目光聚焦于环境问题与粮食安全上,他以珊瑚白化问题为切入点指出环境因素会极大影响粮食质量,科学工作者也应将工作重心放在环境上,找寻环境不同下生物的适应与调控,从而为食品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校食品科技学院魏跃胜教授、裴亚琼博士分别以“烹饪科学传承与发展”和“膳食酚酸对食品烹饪加工特性与品质的影响”作报告。魏跃胜教授以分子烹饪的兴起为出发点,系统阐释了分子生物学给烹饪带来的新机遇。他以淡水鱼丸质地的研究为例,见微知著,从鱼丸制品辐射到水分、猪油等参数的调整,他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热烈讨论。裴亚琼博士则指出,食品体系多组分相互作用,对食品品质起到极大影响,而其中的关注点就聚焦于酚酸--能够通过相互作用影响食品组分的特性、调控植物蛋白肉的加工特性的一种神奇物质。

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武汉轻工大学肖安红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孙莹教授、三峡大学邓张双教授、四川旅游学院杜莉教授、沙特阿卜杜拉阿齐兹国王大学哈立德·哈基姆教授、沙特塔布克大学扎西德·西迪基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朱利安·贝克教授也同样作精彩发言。

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上,冰鲜低盐武昌鱼生产工艺研究、湖北传统排骨汤生产工艺研究、低脂魔芋热干面制作关键技术及应用、低脂银杏月饼制作关键技术及运用、蔡甸肉丸生产工艺研究、冰鲜低盐大白刁生产工艺研究成功与企业签约。据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杨军介绍,本次校企合作主要聚焦于地方菜品的创新升级和寻求传统食材与现代烹饪的融合碰撞,将以更高效环保的技术,为大众提供更好的食物体验。

烹饪,是我校最悠久也是最特色的专业。近年来,食品科技学院围绕“新烹饪、新工科”的教学科研改革方向,坚定走“工艺、科技、文化”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之路,把传统工艺的创新以及视频科技的技术成果与传统饮食文化加以整合,以新的烹饪教育理念培养新时代的烹饪人才。近三年,学院获批国自科基金2项,省自科基金3项;完成4项科技成果登记,5项科技成果评价;省厅级以上科研立项17项,专利2项。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王姗姗 罗南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