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调香望秋凉 楚脉千秋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1-10-18作者:见习记者 杨梁 张茂圆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538

  本网讯 一缕氤氲凝几席,炉中微出总非烟。1014日晚,国学小课“非遗楚式篆香技艺与楚辞诗学”在我校校史馆正式开讲。在非遗楚香第六代传承人,大武汉香文化研究院非遗楚香讲师至淳的带领下,三十余名学生在秋意渐浓中一同品味荆楚大地自带香气的灵犀。

据现有文字记载,古香有五千多年历史,楚地是中国香文化的起源,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香乘》中序言称:“以香草比君子,屈宋诸君,骚赋累累不绝书,则好香固余楚俗。”现场,至淳以古人的慢生活为切入点,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并亲自调香制香,借一缕青烟和千年前的古人并肩握手。课堂开始,至淳拿出三个香球,浓香立即氤氲在校史馆内:“同学们试着闻一闻,来尝试着辨别三种不同的基础香味。”同学们纷纷传递着香球,缓缓把香球靠近鼻尖,三两根手指轻轻地拂动。“想磨出香来可不容易,需要对这项技艺有足够的虔诚。”在香气萦绕的现场,同学们静心秉坐,一同感受袅袅清香气。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篆香以篆香的使用,至淳拿出香具请同学们亲手实践“打香篆”。大家仔细摆放好工具,理香灰、抹平香灰、清香篆、填香粉、起篆、清理,起香所需的六项工作在同学们全神贯注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大家认真使用手中的工具,生怕在某个环节上出错,以破坏了香的品质。随着时间推进,同学们在文雅而清净的非遗楚香中细细品味。“有趣,挺需要耐心的,而且在平常的课堂上很难学到这种有趣的国学知识。闻到自己亲手打造的香的味道会让人有一种甜甜的安详和幸福感”2019级旅游管理学院谢冰看着她亲手制出的香开心地说。其他在场的同学们也认真端详着自己的作品,点好篆香后,纷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随着一个个篆香的燃起,教室里炊烟袅袅,沁人心脾。

“楚香因楚人而生,因楚辞而铭,我们祖先有踏香而来的智慧,我们后人有携香传承的责任。”活动的最后,至淳还带领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了这段话。她结合游历四方,遍访中外各地香料的经历寄语我校学子:中国的香,千古流芳的楚香,不逊于任何国家的香,我们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有一等一的传统文化,也给了我们一等一的文化自信的底气。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并一致表示将会在新时代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向作为我校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在践行,目前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国学小课已开展多期,茶道、剪纸、楚菜、古琴、漆器等非遗课堂受到参加同学们热捧,在新时代传承中国故事。

(校审 李逸飞)

(编辑 张思渊 吴志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