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院

湖北日报:竹山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21-07-30作者:来源:湖北日报浏览次数:308

  

竹山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非遗项目104项,涵盖手工技艺、消费习俗、商贸习俗以及民间故事、歌舞、传说等类别,其中绝大多数项目得到有效传承。

成立传承基地,加大非遗活动组织力度。依托县高腔剧团和民间文艺团体,先后成立7个非遗传承基地,经常性组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产品展销等活动,推动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竹坪乡农民周承志天生一副好嗓子,热爱竹山高腔,县文旅部门在各种展演活动中邀请他表演《三代四状元》《百忍堂》等经典古戏,鼓励他创作编演《精准扶贫》《十颗星》《清风颂》等新剧目,他的皮影戏表演团队每年演出达80余场,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

培养年轻传人,加大非遗人才储备力度。官渡镇青年周坤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学习剪纸,在武汉读大学期间创办了剪纸艺术协会,2019年入选“堵河剪纸”县级非遗传承人。竹山县第二中学、官渡九年一贯制学校聘请剪纸艺人喻少贞、曾琨为学生授课。麻家渡镇聘请施善波、蔡春芳、曾照辉等堵河剪纸非遗传人,依托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剪纸工作室,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免费教学,让少年儿童了解学习剪纸、绿松石雕刻。上庸镇中心学校挑选在校学生组建上庸滚龙表演社团,聘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魏涛传授滚龙表演技巧,多次在文旅活动中表演展示。宝丰镇绿松石雕刻技艺传承人曹红星开发系列绿松石雕件新产品,先后荣获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玉雕工艺师、中华玉雕青年艺术家等荣誉。该县职教集团学校与中国地质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办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专科班,已经招收培养70名绿松石加工技艺传承人。

开发产业项目,加大非遗产品营销力度。官渡木椅结构精巧,美观耐用,主要靠官渡镇柯、蔡、罗、曹等家族传承加工制作技艺,该县鼓励两个家族搞好传帮带,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之路,向县内外开拓市场。传承人柯权花3年时间熟练掌握官渡木椅的全部制作技艺,添置现代化生产设备,不仅带动8人就业,还培养3名年轻传承人。目前,官渡镇10余名木匠艺人坚持加工木椅,年产销量突破万把。该县鼓励个体餐饮业经营者王成斌创办竹山县合碗席民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竹山合碗席商标,专门经营合碗席,唤起老一辈人舌尖上的记忆,引起外地游客的好奇,生意火爆。鼓励绿松石雕刻技艺传承人创新创造,新开发的绿松石产品荣获第八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优秀旅游商品奖”。

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胡吉政介绍,“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组织实施好“非遗”活化工程,在景区增加竹山绿松石、堵河剪纸、堵河皮影、官渡民歌、竹山合碗席、竹山懒豆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资源经营展示窗口,增加非遗项目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华魁 章伟 赵文丽)

http://hbrbshare.hubeidaily.net/hb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835049&cId=0&tencentShare=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