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针尖艺术与虚拟科技碰撞,传统刺绣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1-03-08作者:记者汤曹云 吴益乐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526

本网讯 五彩斑斓的丝线在指尖飞舞,栩栩如生的花朵绽放在柔软的布料上……在我校的汉绣课上,20余名学生双双对坐在绷架两侧,分丝劈线、穿针走线,伴随着古典悠扬的音乐俯首完成作品,别有一番韵味。

 

在我校艺术学院教室里,随着绣花针轻起慢落,真丝缎面布上逐渐有了精致细腻的花朵图样。38日,当记者走进汉绣课堂时,刺绣非遗传承人、该校艺术学院教师黄小芳正在指导学生刺绣,20多人的班级里,还有5名男生“绣郎”也绣得有模有样。

“刺绣用的针很细,也比平时用的缝衣服钉扣子的针短很多,穿针很不容易。”我校艺术学院2018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一班学生湛港明说,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谈起以女性为主的刺绣,湛港明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传统印象里,刺绣好像是女孩子的专属,但我认为男生也能大胆尝试,而且能做得更好。”

 

为了让刺绣图样更细腻,汉绣课上学生使用的是真丝缎面布料,一股桑蚕丝线要被分成两小股再穿进针眼里,才能开始刺绣。刺绣十分考验耐心,完成一小幅刺绣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湛港明正在绣的是一幅花草图样,单是三四根草叶,就已经耗费了两天的时间,“绣之前要按叶子外形分出层次,还要按树叶的脉络方向画出辅助线。”湛港明说。虽然绣得辛苦,湛港明上手很快,而且很享受刺绣时内心安静的状态。

2013年,我校在湖北高校里首开汉绣课程。2020年,我校《汉绣服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如今,这门课程也正在融入刺绣课堂里,让传统的刺绣焕发新生机。

据教师黄小芳介绍,《汉绣服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加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模拟实训实现对汉绣针法的掌握,以及完成针法、图案与服装款式的融合。该模拟实验不仅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不断试错及修改功能,同时缩短了汉绣周期、减少了一对一教学师资耗损。据了解,真实汉绣需要两个月左右设计绣制完成的作品,通过该实验40分钟左右可以看到完成效果。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有着千年历史,是湖北省一种地域性绣种,也是一项濒临失传的手工刺绣艺术。汉绣曾与苏绣、湘绣平分秋色,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在屈原《楚辞·招魂》中曾有描述。明清之际,上至官商富贾,下至名伎优伶,无不喜用汉绣服饰,鼎盛之时,上万名绣花匠人、近40家汉绣铺子聚集在汉口大兴路。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扬海外。

“之前我总认为汉绣这门手艺费时费力,有点‘跟不上时代’,但在慢慢学习中,我发现了汉绣本身的魅力,也同时期待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汉绣可以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湛港明说,自己也有一个小目标,希望等“手艺娴熟”了,用汉绣的方式刻画祖国的大好河山。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童峥 吴益乐)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