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在美国的康乃狄格州,张鹏亮刚刚举办完第6场楚菜品鉴会,收获一片好评。此前,张鹏亮已经在他的华盛顿旗舰店举办了52场楚菜品鉴会,进一步将楚菜的风味送入大洋彼岸的食客味蕾中。
张鹏亮,湖北黄冈广济县人,我校81级学生。在美国打拼近二十年多次登上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盛顿城市报》等知名媒体,在全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美食热”;也曾受邀央视《华人世界》栏目做过专访,讲述他在海外坚持地道中国味的传奇人生。
三鲜豆皮、武汉热干面 地道楚菜落地开花
在张鹏亮的楚菜品鉴会菜单中,糍粑鱼、豆皮、热干面、酸菜鱼糕,都是地道的楚菜。“从去年3月27日开始推行楚菜品鉴会,场场爆满,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张鹏亮笑意满满,“最初是因为在华盛顿的湖北老乡会中,我感受到大家心中对故土的牵挂,就萌生了楚菜品鉴会的想法。”9个月的时间,张鹏亮在他的华盛顿旗舰店接连举办了52场楚菜品鉴会,今年春节更是在店里举办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庙会,将地道的中国文化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送入了大洋彼岸的美国食客口中。
“大家的反响都很好,我也根据大家每次的意见改进了菜单。”张鹏亮介绍,“看到这么受欢迎,索性今年我也在康乃狄格州的分店再推楚菜品鉴会,就现在已经推出的6场效果来看,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菜单缺少湖北藕 两份菜单别具匠心
在张鹏亮的其中一份楚菜菜单中,独独缺少了楚菜最具代表性的食材——藕。“美国人是不吃藕的。”张鹏亮坦言,“像莲藕、秋葵等食材,美国人的观念里不太能接受它们烹饪菜肴,之前我曾尝试过纳入菜谱中,结果每次都要和顾客解释很久这是什么菜。”在张鹏亮的店里,一直都是两份菜单,“华人顾客就选用中式菜单,美国顾客我们则会提供另一份菜单。”张鹏亮说,“这也是在拉近与顾客的亲近感,营造更舒适的就餐体验。”
两份菜单设计,是张鹏亮历经了一番挫折才收获的“宝藏”。 “适合华人的东西,美国人有时候接受不了。”张鹏亮介绍,“2001年我来到美国,把华盛顿大大小小几十家中餐馆吃遍了,结果没有一家让我满意的,大多数餐馆为了迁就当地人,制作出了‘美式中餐’,还有很多中餐馆制作手法更是千奇百怪。”顿了顿,张鹏亮有些失望,“当时我心里犯嘀咕,中国八大菜系,几千年文化沉淀出来的东西,怎么到了国外就不行了呢?”随着在工作中与大量华人与外国人的接触,张鹏亮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对中餐其实都非常感兴趣,但是群体间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
此后,张鹏亮在工作中特意观察了美国人的就餐习惯。“他们不喜欢动物内脏,接受不了腰花、肠子,也不喜欢大棒骨头和鱼刺,口味上喜欢浓郁一些,厚重一些。”根据这些宝贵经验,张鹏亮自2011年开办第一家中餐馆后,一直推行着两套菜单,并且会时时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时更新菜单。
地道湖北人,地道中国味
3月7日,张鹏亮新开了他的第12家中国餐馆,取名MaMa Chang,并特意选在中国农历春节开张。“取这个名字,一是为了感谢我的母亲和爱人,更重要是向有着‘民间风味’、‘家风味’的中国烹饪文化致敬。”张鹏亮说。
“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小时候家里孩子好几个,生活很困难,81年考上了武汉市第二商业学校(现为武汉商学院),当时把我分到了烹饪专业,没想到一辈子能把这门手艺带到大洋彼岸。”张鹏亮说。在美近20年的张鹏亮开发改良了很多中国菜。比如他研发的创意菜“天地合”,用西洋参搭配鸡蓉、火腿等原料,再辅之以汤羹和锅巴,将鸡肉和西洋参释放出最佳的味道,品尝过的食客们无一不叫好。关于菜品的创新,让张鹏亮对创新中国美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张鹏亮说:“菜品可以因为需求不同创新,但是地道的中国味不能丢,原汁原味的民族精品也能被世界接受认可。”在他的餐厅里,菜品总是既保有中华美食地道的味觉体验,又在食材搭配等方面照顾到美国食客的喜好。张鹏亮说:“我要用地道的中国菜征服美国人的胃,让世界各国人都爱上中国美食,了解中国文化。”
“他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无论他去哪里,他们都会找到这家餐厅吃饭,开几个小时的车,只为吃上一口Peter Chang的中餐。”这是美国食客对张鹏亮烹制的中餐的狂热和喜爱。
(编辑 张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