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旧

蒸菜“争菜” 媒体“添柴 ”

发布时间:2015-12-08作者:商轩来源: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525

    本网讯  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12月4日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湖北四大蒸菜展示与品鉴活动”,受到武汉地区多家报纸、网络及其微信平台的关注、报道,引起较好反响。现将有关报道及微信选登如下:

武汉晨报:

湖北蒸菜“四大名门”聚高校露“蒸功夫”

    沔阳蒸什锦、粉蒸青蛙鳜鱼、清蒸去骨甲鱼……昨天,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正式在武汉商学院揭牌成立,“沔阳三蒸”、天门蒸菜、竹溪蒸盆、钟祥蟠龙菜等湖北四大蒸菜系的“掌门人”带着自家门派下50多个菜品,在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内进行展示,接受专家和该校师生的品鉴。

“沔阳三蒸”用米粉

天门“十碗”善“九蒸”

    “想把蒸肉做出沔阳口味,就要用较粗的五香熟米粉。”“沔阳三蒸”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59岁的中国烹饪大师李和鸣介绍,“沔阳三蒸”的技法以粉蒸最具特色,既能将肉、蔬菜本身的腥味和多余的油去掉,又能吸收米粉的香味,从而保证既不破坏原味,也不让营养流失。现在,“沔阳三蒸”在口味和造型上有了一些改变,在过去以醋、酱油为主的蒸鱼浇汁中,加入了广式豉油皇的口感,工艺要求更高,还创新了粉蒸松鼠鱼、什锦蒸菜等造型精致的新菜品。

    以传统的蒸味清淡为主,用甲鱼、鳝鱼、财鱼、鸡、鸭、海鲜为主要原料,昨天,天门“十大碗”(专门制作蒸菜的厨师队伍和名店)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干蒸”,天门蒸菜第四代传人梁少红介绍,“天门九蒸”又以炮蒸为特色,经典菜品是炮蒸鳝鱼,讲究菜肴的鲜嫩和原汁原味,烹调时只需将原料的异味去掉。

沔阳三蒸

(技艺传人:李和鸣)

五香熟米粉是这道菜的灵魂。

 

 

天门炮蒸鳝鱼

(技艺传人:梁少红)

啖其味,而不见其形,鲜嫩地道、原汁原味。

 

钟祥“蟠龙”五百年

竹溪有盆“豪华蒸”

    与“沔阳三蒸”和天门蒸菜相比,竹溪蒸盆、钟祥蟠龙菜并没有很多菜式,只有一道经典菜。

    盘中央两条“白龙”相对盘踞,龙身呈白色、鳞片是橙色,一道外形酷似双龙戏珠的菜,摆在展台正中间。“在钟祥,有‘无龙不成席’的说法”,钟祥蟠龙菜第四代传人武清高介绍,尽管和湖北其他蒸菜系相比,蟠龙菜五百年的历史相对“年轻”,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地位。整盘菜用精肥肉、精瘦肉再加以淀粉、鸡蛋、盐、姜等辅助佐料而成,“这是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武清高说,“龙”身是用鱼肉、猪肉、鸡蛋等做成,看起来整道菜没有肉,但处处是肉味。

    竹溪蒸盆传承人黄海、赵长新介绍,蒸菜中制作工艺最复杂的当数竹溪蒸盆,分为备料、燎水、配料、装盆、分蒸、火候、验色、品味、出锅等九道程序,其中,分层分蒸、小火慢蒸、燎水清蒸的蒸制技艺特色让现场师生惊叹。

钟祥蟠龙菜

(技艺传人:武清高)

“双龙戏珠”五百年,席间吃肉不见肉。

 

竹溪蒸盆

(技艺传人:黄海、赵长新)

小火蒸、清水燎,分层分蒸出细活。

 

四大蒸菜都是湖北蒸菜的瑰宝

    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烹饪大师涂建国表示,四大蒸菜都是湖北蒸菜的瑰宝,各具特色又技法各有不同。湖北蒸菜实际上有两种形式,一是老传统的蒸菜,二是现在流行起来的新式蒸菜。对于湖北蒸菜来说,将传统技艺和制作方法标准化,才能用统一标准来将传统和新式的加以区分,此外,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还将搜集研究这方面的史料,将更多文化要素注入蒸菜菜品中。

(通讯员刘婷朱棣文摄)

(原载武汉晨报2015年12月5日)

 

长江日报微信:

湖北蒸菜哪家强?各家掌门在武汉拼起来了!口水已经流满地!

    湖北蒸菜之乡究竟在哪?天门人会第一个站出来,“肯定是我啊”!听完这,仙桃人不乐意了,我们才是蒸菜故乡!罢了罢了,这个话题啊,能让天门人和仙桃人争论一整天。

    湖北蒸菜到底哪家强?咱们站在台前比试比试,一决高下啊!这不,今天上午,沔阳三蒸、天门蒸菜、钟祥蟠龙菜、竹溪蒸盆四大湖北“蒸菜派系”的掌门人汇聚武汉商学院,展示各自的蒸菜技艺。他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制作出50余道大师级蒸菜。

    能让这四大掌门人同台可不易,他们这是首次呢!咱没去现场,口福是享不到了,就来饱饱眼福吧!(那个,备好纸巾,别留口水)

 

三蒸新韵

千层肉

炮蒸鳝鱼

粉蒸白玉菇

竹溪蒸盆

钟祥蟠龙菜

    看了这些,长报君已经挺不住了....你是不是也....?

    你肯定想问,这些精致的大菜都出自谁手呢?隆重介绍一下“沔阳三蒸”第四代传承人李和鸣,天门蒸菜第四代传承人梁少红,竹溪蒸盆传承人黄海、赵长新,钟祥蟠龙菜传承人武清高。

“沔阳三蒸”第四代传承人李和鸣

天门蒸菜第四代传承人梁少红

竹溪蒸盆传承人赵长新(右一)

钟祥蟠龙菜传承人武清高(右一)

 

    咱们看着垂涎欲滴,但这些菜的背后都有什么门道?听听专家怎么说!

    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烹饪大师涂建国点评,四大蒸菜都是湖北蒸菜的瑰宝,各具特色,技法各有不同。

    “沔阳三蒸”

    更加注重粉蒸,这样的蒸法在蒸鱼虾时更能体现,将所有的营养都被牢牢锁在了米粉以内。

    天门蒸菜

    九大技法讲究“烂”、“熟”,烹调时用火候大小和用火时间来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民间筵席多用天门蒸菜。

竹溪蒸盆钟祥蟠龙菜

    相比其他,这两者只有一道菜。蟠龙菜传承人武清高介绍,湖北钟祥市人民一直将“盘龙菜”视为“皇菜”。它因红黄相间,装盘成龙形而得名,此菜肥而不腻,柔滑油润,味香绵长。制作上,它是用精肥肉、精瘦肉再加淀粉、鸡蛋、盐、姜等辅助佐料而成,是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肴。同时,传承人在以往的配方上将肥肉减少30%,鱼肉增加50%,使蟠龙菜受到更多人群喜爱。

    制作工艺最复杂的当属竹溪蒸盆,共有备料、燎水、配料、装盆、分蒸、火候、验色、品味、出锅等九道程序。它以独特的烹调方式,将各种原料集于一盆,使它们在色香味上达到高度融合,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其分层分蒸、小火慢蒸、燎水清蒸的蒸制技艺特色让人惊叹。

 

 

蒸菜小历史

    蒸菜起源据考证有近4600年的历史,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就出土了蒸器——甑。无一不彰显了湖北蒸菜的悠久历史。

    中国沔阳三蒸研究院院长周圣弘介绍,湖北菜最有名的技法是蒸、煨,其中蒸菜就多达300余种。湖北,九省通衢,又是千湖之省,铸就了物产食材之丰富,蒸菜又讲究原汁原味、符合现代人清淡饮食的健康理念。

 

 

链接

天门、浏阳、常熟乃中国蒸菜之乡

    中国蒸菜之乡由中国烹饪协会评选认定。目前中国三座城市被授予“中国蒸菜之乡”称号,按颁布年份先后顺序分别是湖北天门、湖南浏阳、江苏常熟。

    其中,天门是中国首个蒸菜之乡。2010年4月28日,天门被授予“中国蒸菜之乡”牌匾,这标志着天门市蒸菜产业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家常》导演邓洁选择在天门拍摄蒸菜。他认为,天门蒸菜是“蒸”这种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呈现,“天门蒸菜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虽然我们是从家常的角度去说它,但是片子里会呈现很多经典的菜式,像是粉蒸扇贝、粉蒸肉、粉蒸排骨……我们拍摄的是一个普通天门家庭,拍摄了四五天时间”。

    而湖北仙桃的“沔阳三蒸”名气并不亚于天门蒸菜。所谓三蒸,即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说到蒸法,所谓的“三”,就成了概数了,粉蒸、清蒸、炮蒸、汤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旱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种。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已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长江日报记者黄琪;刘婷朱棣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出品:长江日报全媒体

编发:张维纳

(原载长江日报微信12月4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