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院旧

武汉电视台《第一冲击波》:马背上的青春

发布时间:2015-11-20作者:编导:唐炜 摄像:王大蔚来源:武汉电视台浏览次数:322

    马背上的青春

    视频链接:http://www.whtv.com.cn/tv/1/online/

   

    导视:

    她,是90后美女骑师;(同期声

    他,是住在马厩里的硕士生。

    这是马背上累并快乐着的青春;

    更是马背上“摔出来”的精彩人生。(同期声

    今天的《第一冲击波》为您讲述马硕士、女骑师和赛马的故事。

    (主持人前口) 武汉的城市记忆里,赛马有着深深的烙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拥有西商、华商、万国三大跑马场,一时有“赛马之都”的美誉。今日的武汉,仍然留有30多处与马有关的地名。2003年,第一届武汉国际赛马节在东方马城开锣,对这座有着辉煌赛马历史的城市而言,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如今,对于武汉人来说,看赛马,已经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新方式。对于都市人来说,骑师和赛马的故事更成为大家好奇的焦点。

    (解说)这里是武汉商学院。2008年,在首届武汉国际赛马节开办5年后,这所学院在全国率先培养赛马专业大学生骑师。2011年,武汉商学院又和天津体育学院合作,首创马业硕士专业,联合培养“马硕士”。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给教学训练马东方绅士喂干草、刷毛打理)

    (解说)在学校马房,记者见到了“马硕士”汪小力。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早晨六点就要刷马弄干净,在学生来上课前都把准备工作做好。用手刷对马也是一个按摩,对每一寸表皮都是一个检查,看马有没有受伤,保证学生的安全。马很享受很舒服,观察它的耳朵很放松。

     (解说)老家在湖北潜江的汪小力从小就喜欢小动物。2008年,他作为体育普招生考入武汉商学院,成为赛马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就在当年东方马城举办的国际赛马节上,汪小力跟赛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我是作为学生志愿者去观看了赛马,又去马房参观学习,教练就牵了一匹马让大家感受怎样刷马、遛马。以前喜欢养猫养狗这些小动物,突然来了一匹这么大的马,心里还是有点害怕。我首先要去学习如何安全跟马接触。首先不要很快、很暴力地去接触马,当朋友来接触,让它看着我们慢慢去靠近,慢慢去摸它,轻轻跟它说话,增进感情。因为在野外的时候,马怕受到伤害会踢人,就不要在禁区正后方去接近它。安全区域是它的左右前方,让马能看到你。

    (主持人口播)2011年4月,武汉商学院建立了国内高校首个马场。东方马城捐赠了5匹退役赛马给学校,供师生日常教学和训练。2011年6月,汪小力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马房管理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从赛马专业学生转变成驯马师,对汪小力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怎样去科学饲养管理这些马,全靠自己去摸索,这让梦想当个“马博士”的小伙子吃了很多苦,也留了很多泪。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像我们这儿的冠军马375退役后就很怀念那个赛场,刚到这儿就很郁闷,不适应。马抑郁就会无精打采,头会始终低下去,郁郁寡欢、不吃,眼神就像闭着,做什么事就很消极,当时我压力也大,就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跟马说话交流,时间长了,感情相通了就好了。经常买些水果进行小奖励,晚上多准备些好吃的,人再跟它亲近一下,它会觉得这种待遇还不错。马会喜欢吃甜的,比如泡咖啡的方糖。我会经常买给它们吃。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骑马后给东方绅士喂苹果)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马特别喜欢吃苹果、胡萝卜等水果还有甜食。想要吃就会兴奋抬腿讨吃的。

    (解说)通过不断和马进行亲密情感交流,并辅助食物刺激奖励,汪小力很快摸透了每匹马的脾气。编号168的东方绅士是9岁新疆伊犁马,凭着听话懂事、吃苦耐劳的秉性,成为学校马房的明星马,也成为汪小力最喜爱的伙伴。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当我压力很大时就带它出去遛弯,抱着它的脖子,或者靠在它的背上。如果还无法释放心里的压力,我就会备鞍骑马,在马背上感受,闭着眼睛思考,想着自己的事情,数着它的节拍,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其实人生就是一步两步三步走出来的,踏踏实实走出来的。168很配合我,在马背上我闭着眼睛思考时,它也是慢慢走,突然我坐起来时,它也一下精神起来,会回头看我,是不是想跑一跑,让你放松放松。跟马接触会有很多感悟,就像我刚留校,168把我摔了一样,当时心情浮躁。摔下马,168并没有像其它马一样跑开,而是停下来把头靠在我肩上,当我的目光和它的眼神交错时,我觉得是我错了。以后我就知道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浮躁。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训练东方绅士在调教圈里跑)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赛马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得让马在这个调教圈里熟悉,漫步、快步、跑步,这样才能去配合学生学骑马。靠口令、调教绳、鞭子来控制马,很少用鞭子,只是一种警示。

    (解说)这些久经沙场的赛马就像退役的运动员,让它们快速转变成供新手骑乘的教学训练马,作为驯马师,汪小力除了对它们进行心理上的呵护外,在生活上对这些聪明老马更加细心照顾。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牵马晒太阳后打扫马厩)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这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会观察马的习性,喜欢在哪里排便,晚上是喜欢躺着还是站着睡觉,推断它一天的运动量,观察它的消化系统。可能有些脏有些累,但是真正爱马的人很乐意去做这些。每天打扫两次,一次是早晨六点,一次是晚上7、8点。

 

    (解说)渐渐,汪小力也在又脏又累的马房工作中找到了乐趣。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刚开始摸马的习性,晚上就把马自由放在马厩里休息,精饲料就放在傍边另一间房里。就发现精饲料吃得特别快,马每天吃得很饱。我就一天晚上偷偷潜伏在门边,从门缝里看,就发现168带头偷吃精饲料,用头、舌头把门栓顶开,偷吃完回马厩再用头把门栓顶回去,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其它马后来也学着168偷吃,最快五秒钟就用舌头把门栓打开了。我想肯定白天训练马挺累的,以后就给它们加餐,之后就再没出现偷吃。

    (主持人口播)说起自己摸索的马房管理经验,汪小力告诉记者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把马当成自己的兄弟、亲人甚至生命中的另一半。有的人买了一匹马就想着去比赛赚钱,一本万利,这是很不人道的。赛马、马术这项运动最终追求的就是人马合一的境界。尊重马是第一位的,有了尊重和爱,人和马之间才会建立友谊和信任,才能成为赛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有匹375冠军马,性格很刚烈,刚来时用很不屑的眼神看我,屁股对着我回头白了我一眼。放在调教圈里面让它适应新环境,半个小时不让靠近,一靠近就攻击人,你们谁都抓不住我,我就是不服你们管。对于这样的马首先就该顺着它,把它当老大,它说干嘛就干嘛,让它知道我不想伤害它,真的想跟它做朋友,再慢慢用技术征服它。这种冠军马比较服技术,有技术它就佩服。骑乘的调教比较多,必须让它了解我能骑得住它。有次学生调教时不听话,腿撞到铁杆上,一瘸一拐的。我赶紧跑过去看,它就把两条前腿抬起来搭到我的肩上,耍赖好想说我受伤了,很委屈。我抱着它说没事,给你上药,晚上加餐吃好的。

  (解说)在马厩旁边不足十平米的休息室,就是汪小力在学校的寝室,也是他在武汉的家。虽然坐车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回到家乡,但是为了守护心爱的马儿们,汪小力已经四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过年时天气一般很好,就把马拉出来遛遛弯、晒天阳,下午就开始给它们准备年夜饭,就是精饲料玉米、小麦、燕麦、麸皮、糖、油,加的东西非常多,按比例调配。等马吃完就开始做自己的年夜饭。偶尔回趟家,住一个晚上就惦记马,妈妈说你还是回去吧。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给小马雷鸣剪鬃毛)

    (解说)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叫雷鸣,是马房里诞生的第一个小生命。它的母亲叫做弗利卡,是2014年9月,陕西的一位爱马人士捐赠给学校的。现在,这匹小公马快7个月了,是汪小力一手养大的的“宝贝儿子”。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赛马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是大家的宝贝,学生来学习都争着给它梳毛、打理。生它前一天当时是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所以叫雷鸣。

    (主持人口播)2014年,汪小力考上了母校和天津体育学院合办的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有一年时间不得不离开马儿们去天津求学,最让汪小力放心不下的就是小马雷鸣。

    采访武汉商学院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每年我会带几个学生,学校也会设勤工俭学的岗位,我在天津学习的时候,学生每天都会跟我打电话讲马的状态,实时汇报。一个月会回来三次。小马病了,我连夜坐飞机回汉,打个的到学校马房。我和学生一起守了7天7夜,晚上在马房旁边打地铺。小马肠子打结,要不断遛马,要让它动,停下来会有生命危险,24小时都要有人牵着遛,我用手跟它掏粪。5月4号,到最后小马把粪便拉出来时,我情不自禁当着学生的面蹲在地上哭了。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在马具房做骑马前的准备工作)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赛马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每天驯马需要马鞍、水勒、骑手需要的护甲、头盔。介绍装备(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马匹不受伤)水勒是控制方向的,相当于把人的意识传达给马,比如快、慢、停。如果停,人就要降低重心,会有个阻止的过程,需要稍微往后拉水勒,这个刚好跟马嘴相接触,很脆弱,骑手不能用蛮力,要特别注意,要爱护马。

    (解说)汪小力告诉记者,骑马并不是件简单事,赛马和马术运动中蕴含着很高深的学问,是学无止境的。学好理论知识再加上不断地实践,才能骑好马,在这项危险的运动中,才能做到既能保证人的安全又能保证马的安全。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骑马前备鞍)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赛马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备鞍要注意细节,也是自我保护的前提,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检查安全带的铁扣等有无裂痕,如果跑的时候断了就容易摔马。第一次准备出去训练,第一次备鞍就不要拉得过紧,马就会感到不舒服,等它热完身再来紧这个肚带。安抚马拍脖子,对它也是一种鼓励。上水勒要注意技巧才不怕被马咬到手,不能上太紧,会让马嘴感到不舒服。它感到不舒服,就会让骑手感到不舒服,会达不到训练的效果。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骑马前穿护甲、戴头盔、手套)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赛马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骑马时先热身,让马有个肢体放松的过程,感受马的状态。今天东方绅士很高兴,想跑。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给大二学生上马房课,讲注意事项,以免被踢到、咬到)

    (主持人口播)汪小力告诉记者,骑师的职业生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全看个人努力。速度赛马骑手在年轻时想要去出赛,获得好的成绩,证明自己。随着年纪的增加,身体体能逐渐被新生代骑手赶上,退下来做管理和教学工作,当驯马师,也是这个行业最牛的。现在,他就是一边读研究生一边带新生骑马,努力学习这么学问,早日历练成一名马语者。

    (画面同期声---汪小力给四名男学生上骑马课)

    同期声---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赛马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汪小力:

    学生训练时首先心态不能浮躁,骑马不是要马去狂奔,跑得有多快,相反是要马去慢下来,慢下来就能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基本功就是扎马步,基础骑乘就是脚尖踩到马镫三分之一,全程骑完脚不会松掉。小腿贴紧鞍子,大腿夹住,上身挺直,腰是放松的,要有耐力、力量。在训练圈马会有个急转、急停,学生腿上必须要特别有力,能夹得住,人不会飞出来。像这些退役赛马,如果你技术不行,它感觉你是初级学员,就会欺负人,完全控制不了。第二步必须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骑术方面来提高实践技巧,不断去看书看视频。第三步就是最高境界人马合一。要掌握不同马的心理、习惯,比如在速度赛时这匹马是喜欢直接往前冲的还是潜伏在后面到一定时候往前冲,这都需要骑师去判断掌控。

采访武汉商学院体育与马术学院院长夏云建:

    (转场------东方马城、马房)

    (解说)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10底,在东方马城都会举行武汉国际赛马节。10月24号,在第13届赛马节上,“鄂疆合作杯”国际骑师邀请赛成为焦点之战。

    (画面同期声---比赛前在马房,吕珊和赛马的主人聊天,做准备,讨论12号赛马的习惯,分析有哪些赛马比较厉害,怎么做会跑得更好。)

    (解说)今年23岁的吕珊是是毕业于武汉商学院赛马专业的“大学生骑师”,这次她将作为武汉赛马俱乐部的见习骑师,在首场速度赛马中挑战国际名牌骑师。

    (画面同期声---上午九点,比赛前吕珊和教练刘学一起去马房看自己的赛马)

    同期声吕珊:你看,我一过去它就跑啦,认生,怕我。

    同期声教练刘学:备完鞍,骑上去就好了。

    同期声吕珊:我就是出栅栏时怕它仰头,小母马很敏感。

    同期声教练刘学:出栅栏时扣着点,没事。

   (解说)本届国际骑师邀请赛所使用的12匹赛马,是从距离武汉四千公里的新疆伊犁昭苏县,经过两天的长途运输,比赛前一天才到达东方马城马房。在抽签中,教练刘学给吕珊抽到的是12号,是匹2岁的小母马。

    同期声教练刘学:2岁的母马,刚开始比赛,经验不足,肯定没有成年马经验丰富。对吕珊也是一场考验,她在东方马城也参加了很多场比赛,在武汉的常规赛中也拿过冠军。在中国骑速度赛马的女孩子就不多,就我们东方马城有两个。我带吕珊有三年了,她从刚开始时很怕马,到现在很喜欢马,从不会骑马到能上赛场比赛,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期望以后她在中国甚至国际比赛上都有她的身影。

    同期声吕珊:我们教练平常都不夸我,就是还行吧。他总说我胆子小,心里素质不好,每次比赛前特别容易紧张,特别焦虑。这次主要是马我不熟,心里没底。

   (解说)这是吕珊的骑师生涯中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国际大赛。为了保证下午比赛有充分的体力,上午十点半,吕珊决定回宿舍小睡一会儿。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达吕珊和另外两个女生合租的小两室一厅,这里也是这个湖北黄石女孩在武汉的家。

     在寝室采访东方马城见习骑师吕珊:我妈妈经常来看我,去年过年我没回家在马房值班,我妈年初三就过来了,带着各种吃的喝的来看我,说你一个人在这儿呆着会不会很孤独,我妈没来之前我觉得一个人还行,就跟平常上班一样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当我妈带着一堆吃的来看我,就想哭,过年一个人在外面好可怜,我妈一说这话眼睛就开始泛红。这个行业如果你不喜欢就根本干不下去,不仅是辛苦,更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每一次摔马、受伤、挣扎、痛苦,每一次都要自己度那个关,全凭自己的毅力和心理素质。

    (画面同期声---下午一点,比赛前一系列准备,称体重)

同期声吕珊:比赛前每位骑师都要称体重,我超重了3斤,是56公斤,很紧张。

    (画面同期声---骑师给赛马备鞍,教练刘学帮助吕珊备鞍)

同期声吕珊:保险带不知道被谁拿了,我都要疯了,匆忙找了个备用的,很影响我的心情。小母马也很紧张。

    (画面同期声---比赛前亮马圈遛马放松时,吕珊跟教练刘学抱怨保险带丢失的事情;教练刘学帮助吕珊上马)

    (画面同期声---赛马和骑师赛前跟观众见面亮相)

    (解说)下午2点,首场国际骑师邀请赛开闸,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八个国家的九名精英骑手以及中国的三名骑手同台竞技。韩国女将李开珠夺得头马,而吕珊骑的12号赛马在比赛中远远落在最后,获得末名。

    (画面同期声---吕珊因为最后一名很沮丧,落寞的背影,不接受采访)

    (字幕:第二天上午十月二十五日上午九点记者如约又来到吕珊寝室采访)

    (画面同期声---吕珊对着镜子化妆说:平常很忙,都没时间化妆。昨天输太惨了,出乎我意料,应该是中间位置,起码不是最后。人也有问题,马也有问题,不能说我输了就全怪马,对不对。)

    (转场------)

    (画面同期声---吕珊在马房照顾东方马城的赛马)

边给马洗澡同期声---吕珊:一般马看到套龙头就把头伸出来,知道我要带它出去玩。一般马洗澡都很乖,喜欢洗澡,也是放松。铁甲威龙胆子不小,很固执,不好说话。铁甲威龙很喜欢洗脸,每次洗脸都特别开心。洗干净带你出去玩,美丽地走一圈溜一圈。)

    (解说)吕珊告诉记者,目前,马房有7名骑师,只有2名女生,她是其中的一名。每天,她都要管理照顾马房里十匹国产赛马。其中铁甲威龙,这匹8岁的蒙古马,是她最心爱的小伙伴。

    站在铁甲威龙前同期声---吕珊:它性格不是很好,很倔强,马越倔强就越想跟它在一起玩,每次都是挑战。每天只要我是醒着的,就要跟马待在一起,遛马、刷马、骑马,就这三样。问:觉得枯燥吗?不会,因为马是活的,每天会用不同的面貌面对我,每天都不一样。

    (画面同期声---吕珊牵着铁甲威龙晒太阳)

     同期声---吕珊:洗完澡晒晒太阳,怕它生病,现在正是流感的时期。

    (解说)吕珊告诉记者,2013年5月,刚到东方马城时,她是从做学员干起的,一年后转成策骑,2015年7月份才转为见习骑师。这期间,将近有两年时间,她都无法克服对马的恐惧心理。自己从怕马到爱马,都是摔出来的。

    采访东方马城见习骑师吕珊:现在让我跟马睡一起我都不怕。当策骑时都怕马,因为那会儿摔得最多,经常会受伤,摔狠了还是会哭,但是不能放弃。2013年冬天的时候,我还是学员,在训练小圈里马刚开始走得很稳,突然发疯狂奔,我当时头脑一片空白,都慌了,当时400米的圈里还有十几匹马,上面都有人,因为马是群居动物,你跑快了,肯定会影响别人,其它的马可能会跟着一起跑,真的会发生大事故。我第一反映是把马拉停,但是我拉不停,马带着我一起撞了铁栏杆,当时我的一条腿都撞麻了,当时我就哭了起来,那是我伤得最狠的一次。马撞停了,我摔倒地上,第一反应是抓马,不能让它跑了,最后拖着一条麻木的腿把马牵回去的。我喜欢赛马、速度快的感觉,就会放空自己。

    (画面同期声---吕珊牵着铁甲威龙玩、互动)

     同期声---吕珊:在马下的时候,它跟我闹啊都无所谓,骑在马上的时候,如果它跟我闹就会比它凶很多倍,得让它觉得我是主人,得听我的话,下马后,它是老大,我听它的,要讲平等。上马得让它跟我一起拼,下马后我就得尊重它。

    (主持人口播)吕珊告诉记者,速度赛马是男女同台竞技的项目,和男骑师相比,女骑师在体能和生理特征上都相对劣势,所以要付出更多的汗水。现在,马房是她的第二个“寝室”。每天清晨5点半,当她的室友还在睡梦中时,她就赶到马房向马“问好”、喂马、备马,上午进行骑乘训练,下午要打理马、洗马、给马刷毛,傍晚则在马房遛马,天天如此。

    采访东方马城见习骑师吕珊:原来在家父母很呵护我,连地都不扫的,一直在劝我改行、回家,一直会认为我吃不了这个苦,坚持不了一个月,哪知道我坚持了三年。就是喜欢马,因为喜欢所以坚持。我们这份工作是高风险低收入,父母觉得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我把你养这么大,你却去做这么危险的工作,如果你出了什么意外我们该怎么办。我不管摔成什么样,只要能骑马我就会骑马。

    (画面同期声---吕珊照顾的十匹马因为天气变化同时都感冒咳嗽,陪着马打吊瓶很着急)

    (解说)吕珊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凭着骨子里这股狠劲儿,从男骑师嘴里的“丫头”成长为“跑马的女汉子”。现在,吕珊照顾的赛马也成为她忠实的战友,陪伴她一起为梦想坚守努力。

    采访东方马城见习骑师吕珊:有一次本来早晨六点就要到马房,因为太累睡迷糊了晚点,脸口没洗就冲到马房,备鞍时就靠到马身上睡着了,这个手抓着缰绳,这个手趴着马鞍,从我来天黑一睁眼天亮了,不知睡了多久,马一直站在那儿没动。那是我当策骑摔马很严重的时期,一个星期摔四回,骑四匹马会摔三匹马。那时陷入死循环,想做好但技术和力量都不够,做不好一直在逼自己,不能松一口气,其实那段时间休息一下,状态会好些。最要克服是尽量让自己变得很平和,不要让自己急躁,要冷静,骑在马上最重要的是头脑清晰,要去分析应该怎么做。昨天比赛,在马上我太紧张太着急了,太想表现我自己了,反而没静下来思考我该怎么与马去配合。

    (主持人后口) 很多时候,在人生各种各样的竞争场合,每个人同样面临一匹属于自己的“赛马”,这些“马”的优缺点事先已经注定,无法挑选也无法更换。唯一能改变赛果的,只有靠专注当下、脚踏实地磨练基本功,克服苦难挫折,提升自我能力。梦想再美好,定位再准确,方向再明晰,都是在彼岸,惟有以“不停歇的努力”铺成渡桥,才能承载你的梦想。

(原载 武汉电视台 第一冲击波 2015年11月 20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