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烽火抗战路:常德喋血英烈魂

发布时间:2015-07-15作者:张增、许霄源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191

       本网湖南常德讯   “你能有今天的生活,全要感谢这些死去的烈士们,我们美好的今天正是无数先烈为之付出生命不可企及的明天!”在第七十四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一位爸爸对背着书包的儿子严肃地说道。

       7月14日,校大学生记者团到达了在湖南的最后一站——常德,追忆和缅怀在常德会战中英勇奋战的铮铮铁骨。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继上海、南京、台儿庄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常德有着抗战最深刻的记忆,凤凰卫视曾这样评价常德:“这是一座让历史为之落泪的城市,也是一座对历史有着良心和担当的城市”。

       第七十四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位于常德武陵区青年路,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57师将士们,在此建立了一座烈士公墓

       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牌坊横匾上是王耀武将军亲自题下的“陆军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坊后也同样有题字,何应钦题写了对联与横额,上联是:“忠贯日月”,下联为“气壮山河”,中间题写:“万古军表”。大气磅礴、字如泼墨,依稀可见当年提笔的壮烈与潇洒。纪念碑上,“纪念57师16昼夜英勇守城牺牲的5000名爱国将士”十分醒目,让人震撼的同时仿佛带回了那段惨烈的抗战史。

       1943年11月16日,日本侵略军分三路猖狂进攻常德城,当时驻守在常德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在黄埔军校学生余程万师长率领下扶老携幼,疏散百姓,誓死守住常驻德城,先后在河濮、水星楼顽强地阻击了由水、陆进犯的日军。日军气急败坏,集中28门大炮,20多架飞机,狂轰滥炸,全城一片火海,第57师固守孤城12昼夜,广大官兵艰苦奋战,勇猛冲杀,直至城破后仍浴血拼搏,寸土必争,巷战达4昼夜;全师8000余人,宁死不屈,最大限度地尽到了固守常德,吸引、抑留日军的责任,并给予日军以严重的打击。此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市图书馆,工人文化馆均设在纪念牌坊周围,这使公墓成了全市人民学习、瞻仰的重要场所。如今的纪念坊经不断修缮,已是一片静谧祥和之景,树木葱郁,鸟语花香,苍松翠柏慰英灵,那些苍郁的树木仿佛伸出巨大粗壮的枝干,将5000英灵日夜环抱守护。而那5000英灵又仿佛常年坚守,保卫着当地人民。

       记者从一位当地保安那里了解到,在他小时候,公墓对街有很多摆“盘子”的,就是打康乐球的那种,2分钱玩一盘,摆盘子的其中有几个老人讲北方话,没有在意,后来才知道那些老人是队伍在常德会战中打散了,无盘缠回老家,就在当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了,还要时刻守望者墓地,现在想来不无心酸感动。校大学生记者团一行11人不禁对公墓深深地鞠了一躬。

       之后一行人顶着烈日一路走访,一路询问,那些曾经经历过战争硝烟的碉堡,正隐于城市,硝烟散尽,但痛感犹存,我辈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大西门碉堡群,是一个成不规则的四边形,内部中空,暗灰色的石墙留下的是岁月的青苔。它呈现着染血的风采,镌刻着中国军人与常德民众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色印记,像一位英挺的老战士,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无论酷暑寒冬,守护着一代代的常德人。

       大西门以外地势平坦,沟塘渠堰较少,易攻难守。需要建筑碉堡群才能有效地防御。常德会战前,57师就在地修建了若干座水泥碉堡。这些碉堡在当年全都发挥了防御作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有效地阻止了日军对大西门、小西门的攻击。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研室记载了1943年11月27日这一天的情景:“联队主力在当夜向大西门方面进行夜袭,但没有成功。第三大队长葛野旷大尉壮烈战死。该大队所属中队军官,至此全部战死或负伤。以后和尔部队伺机向城内突入,均不成功。”由此可见大西门碉堡群所发挥的作用。再次,大学生记者团以一众鞠躬来表示最深的敬意与缅怀。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