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广播台暑假社会实践访“汉川善书” 为“非遗”传声

发布时间:2015-07-08作者:许霄塬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180

       本网讯   7月8日,校广播台一行7人结束了暑假社会实践寻访“汉川善书”的考察活动,这是我校学生又一次走进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川善书是湖北省一种说唱结合的汉族曲艺曲种,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至今,唯湖北省汉川市的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俗称宣讲善书。2006年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月6日下午,校广播台一行就去走访了汉川善书的第六代传人——熊乃国。他来自汉川市文化馆善书宣讲队。熊乃国手中的话本都是自己祖辈传下来再进行加工,或者是自己自编自说,内容多是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现在来听善书的人越来越少,喜爱它的都是一些老年人。”熊乃国说。“很多善书艺人也没能坚持下来,原来100多位艺人,现在只剩20多人。

       7月7日,校广播台走进汉川善书文化馆,坐在台下当了一回听客。台上一张桌、一醒木、两话筒,3人轮番讲唱。善书艺人们正在说着《隋唐英雄传》的大结局,跟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艺人们的语调时而轻松自在,时而紧张害怕,表情也千变万化。围坐在台下的老人们,也跟着艺人的表演沉醉其中。听着方言味浓厚的汉川善书,同学们颇感新鲜。“虽然善书的语言有些难懂,但是从艺人肢体语言也能感到十分精彩。”校广播台张雨滢说。

       在善书文化馆内,同学们参观了善书从创作到发展的历史进程。摆在文化馆里的善书,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用毛笔字写着善书的话本,许多话本上用红笔进行了多次改动,这些积满心血的话本记载着汉川善书的沧桑历史。“目前汉川善书现存下来的只有308本,由于善书的土腔土调和现代社会不相融合,如今善书的境地变得十分艰难。”该文化馆的副馆长介绍,他还代表文化馆送给同学们盖章签名的《汉川善书》作为纪念,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汉川善书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汉川善书,喜爱善书。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