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以美食报道在武汉颇有影响的《大武汉》杂志,近期发布“武汉高校美食排行榜”,我校名列榜单之中。
在武汉高校里,一直有“玩在武汉,学在华工,爱在华师”的说法,这顺口溜的后面还有一个“吃在XX”。在民间口耳相闻,这个“XX”有“武水”、“湖大”、“华农”等多个不同版本。如今,各高校也都有了新的变化,我们探寻目前高校美食的近况,看看哪几家最美味。
年轻人推动校内美食
高校校园里的美食(馆子)美食,成为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们青春校园记忆中浓郁的一笔。多年后校友们回到学校聚会,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念书时自己最爱吃的那道菜,再去点来尝尝,看是否还是当年的那个味道,味蕾流转的都是属于青春记忆时光的回忆。
以前武汉高校的食堂多是大一统一的模式,只对校内师生开放,有时也会招待学校的访客。
早年间学校食堂品种较少,各高校附近渐渐衍生出一条条开满格各式小吃店的美食街,聚会聊天不亦乐乎,学生们昵称他们为“堕落街”。
湖北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一位副秘书长看来,这是一种向校外向校内的倒逼。尽管不少校外小吃街店的环境卫生让人不放心,到学生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生活中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穿衣打扮,对于吃这种事情也越来越看重。
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各高校后勤部也在不断进行变化,在校园内可以看到开出了越来越精致多样,校外人们也可以来用餐,付款也很方便。毕业多年回到学校的校友,多半都会感叹今天校园美食的丰富和美味,如今的在校生们真是太幸福了。
武汉高校美食榜出炉过程
“现在不少高校内的食堂餐厅,完全不亚于社会上的普通酒楼。” 湖北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的人士对当今的高校美食非常肯定。
这么多高校,如今哪家最好吃最特别呢?我们决定评选一份武汉高校美食排行榜。
杂志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多所高校校园内的食堂和馆子美食。各高校各有千秋实难取舍,我们从食堂(馆子)菜品的美味指数、餐品种类的丰富性、用餐形式的多样性、民间口碑和名人轶事等多方面综合打分。
在用餐形式上,如华科大开创了高校自助餐的新模式,曾有同学看到百景园自助餐厅师生们任意取食的场面大叹:这都共产主义了?武汉还有以培养烹饪大师见长的武汉商学院,学生们每天的“实习菜”受到了校外人们的欢迎,每天很快都会被一抢而空。
美味指数上,各有千秋实在难比,就另外再看看众大学们还有哪些其他学校少有的特色菜:如华科大的土耳其烤肉、华农的黑猪肉红烧肉和武汉商学院自制酱做的酱拌面。
餐品种类的丰富性上,各高校真是很用心在找厨师,如原本在湖工堕落街里摆摊开店的老板们,大部分被请到新建的西区食堂,四楼简餐厅大厨则从威斯汀酒店挖来;华农清真食堂里烹饪制超人气孜兰鸡腿的厨师,原是大成路人气烧烤摊的师傅;梦泽园食堂的热门烤肉串,烧烤师傅来自司门口无名氏店;还有桃园二楼总是排队的头皮窗口,师傅来自以前的老通城……现在的高校内,除了食堂和餐厅,秀兰、鲜芋仙、麦当劳等品牌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学生们在校内喝咖啡、吃甜品,完全可以不出校门度过休闲时光……
榜单TOP7
经过为期一周的密集采访,如华科大的被采访人数至少在30人以上,评选结果也逐渐清晰,分数也很接近,最终这份武汉高校美食排行榜新鲜出炉:
土耳其烤肉(华中科技大学·西校区百品屋)
孜兰鸡腿(华中农业大学·清真食堂)
招牌酱拌面(武汉商学院·食嘉面馆)
韩式石锅拌饭(湖北工业大学·西区食堂二楼)
酱猪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桥楼饭店)
烧鹅拼鸡饭(华中师范大学·学子餐厅右二楼)
粤港烧鹅饭(湖北大学·嘉惠园二楼)
华中科技大学
远方来妹子,就带去百景
实习生 伍沛儿绘图 胡一冰
推荐菜品:土耳其烤肉
西校区百品屋的土耳其烤肉是人气菜品。烤肉鲜嫩脆香,有红酒、沙拉、黑椒等多种口味搭配。每次排队时间至少15分钟。
评价:“来同济后念念不忘学二的红烧茄子,常常一有时间就坐车来华科来补给一下。”(郑月明)
“只推荐一个餐厅?一道菜?在华科怎么可能!”(涂梦)
“没有哪个学校的食堂可以多到让你做一本美食攻略,也没有哪里的餐厅便宜到你永远不会担心吃穷,更没有哪个地方的菜品丰富到不出校门,五味尽可一网打尽。”(@慧酱正能量upupup)
临近毕业季,很多人都会列出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事,而在华科,几乎每个人Huter都会把这一项单独列出来:吃遍华科的食堂。大三学生李炎梅就曾吃遍33家食堂,并手绘出“吃货地图”。更有人在网上征集饭友,相约从东校区吃到西校区,最后在毕业前抱得美人归。
华科食堂众多,各有千秋。其中位于西边的百景园是当之无愧的翘楚。作为全国十佳学生食堂之一,它不仅是华科最大的食堂,也曾开创了一个高校自选式餐厅的新时代。一进门,约莫过百的菜品让你感觉来到了美食一条街:香辣脆香的烧烤,精致多样的点心,鲜辣适口的剁椒鱼头,香浓清甜的排骨藕汤……难怪在“华科男”中流传这么一句话“远方来妹子,就带去百景”。 而位于中部的集锦园则以家常菜的味道吸引了众多学生。每到饭点总是人头涌涌。它家的包子新鲜松软很是抢手,常常没有开门就已经大排长队,为此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抢集锦园肉包子—技术帖》。还有东园的炸酱面微甜不腻,东教工的大米颗粒饱满,韵苑的牛肉扒饭酱汁浓稠……
除了食堂,学校里也坐落了很多餐厅小店。在集贸市场,秀玉、鲜芋仙、麦当劳等品牌一一进驻,可谓是华科的CBD,学生可以刷饭卡埋单。还可以转进小巷的咖啡厅、拐进角落里的酸奶店,在那耗上一下午的时光;到了晚上还能与朋友到邮局旁的清吧喝口小酒,谈天说地。
记得大一刚入学时,因为那句“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骂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和同学骑车到百景园蹲点偶遇根叔;每晚11点总会肚子饿,赶着宿舍关门的前一刻和舍友风风火火地跑去三栋楼买3根鸭脖加两块钱的藕片,被舍管阿姨吐槽;炎炎夏日上完高数课爱买一瓶冰镇西瓜汁,数九寒冬做完实验爱喝一杯温热银耳汤……
食堂,不再只是果腹,而是味蕾享受,还是一种集体情绪,青春回忆。
武汉商学院
中国烹饪大师密制的酱料来拌面
记者 高婷婷 摄影 张勇绘图 胡一冰
推荐菜品:“大师小面”酱拌面
每天只供应早晨7:30至8:30,17:00到21:00.刚刚开业一个多月,却引得天天排队,有学生早晨无暇排队,只有晚上下自习后来买一碗解馋。
4元一碗的酱拌面,好吃的秘密全在酱料上。它的发明人,可是该校中国烹饪大师潘东潮,历经五年多的研发,才捧出这几款酱。
店内的酱拌面,选用了一款用新鲜黄豆制作的“黄城酱”,和一款用了泡辣椒和小米酱的“开胃酱”。这两种都属于“终端酱”。连姜蒜胡椒都不必给,直接可以拌面。
另外,听说潘大师这几款酱料,现在在淘宝上开了店,校外也有不少的粉丝呢。大家甚觉“惊艳”的还有一款泰椒酱,听说奇鲜无比。向潘大师打听,原来是放了足量的金钩、干贝呢。
评价:“它的材料足够搭配丰富,腐竹丝、枯黄豆、黄瓜丝、火腿丝……算是一碗营养早餐。”(王静)
“我喜欢的口味是皇城酱,醇厚鲜香,一周会去两三次。”(刘婷)
听说,该校在中国烹饪界的地位,可以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还有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相比肩。
该校目前有25位大师,阵容何其壮观。而且,该校师生频繁出现在中国南极科考队的厨师名单中,几成固定班底。
这样一所名厨芸萃的大学,校内美食,该展现何种魅力?
这学校内,除了周二,每天下午4点左右,有个“闪现”的迷你美食市锦。
在南区教师候车点,你只要花10元钱,就能买到12个软糯鲜嫩的“手工豆腐丸子”,或是3整条鲜香透味的“干烧鲫鱼”,每天菜式不同,价格只够买物料,新鲜出锅,滋味正宗。学生没有热菜的炊具,所以买的人不多。主顾多是下班的老师,或是周围高新企业的职工来蹭“买菜”。只有二三十份,很快抢光。
各系学生们也会蜂拥而来,因为有刚出炉的糕点出售,价格也只有校外的一半不到。
这些都是“实习菜”。该校烹饪系,每天上午大师授课,下午学生们会用新鲜食材,亲手试做,每个流程都有老师紧盯,味道大多符合标准。中西面点专业学生会做椰蓉面包风经典面点,而食品加工专业学生们,能端出像模像样的潮州鸭掌、卤金钱肚等。为了节省教学开支,收回部分购买食材成本,大家会将一部分合格产品当天在校内出售,做鲜卖鲜。
另外,校内还有不少“美食秘密”,比如有自养的湖鱼做的丸子,自种的菜地做成的“一元菜”,武汉英式调酒冠军开的酒吧……·
华中师范大学
校领导抢购猪排
记者 周玥 摄影 刘虎成绘图 胡一冰
推荐菜品:烧鹅拼鸡饭
地点:学子餐厅右方二楼
特点:粤港烧腊系列,有金牌烧鹅、卤肉拼叉烧、烧鹅双拼等14种饭菜可供选择。米饭和萝卜干可无限量添加。
价格:均为7.5元/份
评价:
“东二的豆浆很棒,还有被誉为‘华师萌厨娘’的豆浆妹妹在饮品区驻扎。”(凯哥)
“我喜欢新推的荔枝鸡丁饭、五彩鸡丝饭,一个星期要吃三四次,还会送卤鸡蛋。”(小晗)
“便宜,量大,各地口味品种都有。”(弯弯)
“西区2家食堂人气不高,一开始看到桂香园的建筑我还以为是图书馆。但大多数院系的毕业聚餐都在桂花园三楼进行,所以毕业后我常想起那里。”(大旭子)
说到华师一定离不开吃,在东南门、南门外的小街上随便走走,都是物美价廉的食物。校内各大食堂同样红火兴旺。
冯巩、沈星在华师读书时,食堂也是他们绕不开的话题。冯巩曾为食堂创作过段子、科过包袱,沈星承认自己在在大学时因为“爱吃”,体重比现在重30斤……
华师现有7家食堂,每家食堂每个档口都留有无数师生的味觉记忆,就像一场永远吃不完的盛会。
教工食堂顾名思义,当然主要为教工服务,但到了用餐时间,自然也面向学生。华师的教工食堂有2个。一个在北区,也就是广埠屯北门不远处,面积较小,但好吃程度与面积没关系。尤其是“炸猪排”非常受欢迎,据华师毕业生回忆,“以前经常能在午餐时见到校级领导和众多华师附小的小学生抢购猪排的有趣场面。”
另一家则靠近华师东门教工食堂“沁园春”。普遍评价早餐味道不错,且价格便宜,热干面只卖1.7元,“良心馒头”更是“良心”到0.25元一个,十多年未涨价。
制作“良心馒头”的师傅,每天早晨不到4点就需要开始工作。馒头除了酵母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蒸出来筋道好吃,一直受到师生热追,经常一出笼就被抢购而空。
“良心馒头”曾引发校外人员早上6:00就来排队大量购买的现象,所以从2011年秋起,华师停止向外售储值卡,规定只能用校园卡就餐。
元宝山宿舍附近的东二食堂,“明星称号”当之无愧。它是华师唯一的外包制食堂,有学生评论“这里无论是食物质量还是服务态度,都超出其他食堂”。
一楼伊斯兰建筑特色的装修下,有专门的清真餐厅供应手抓饭、大盘鸡、馕……二楼有各类小食主食窗口,大多档口米饭颗粒分明,好吃到可以只吃米饭。多年前因实习采访过“东二”的负责人,据说米面油都是从沃尔玛进货。
此食堂二楼右侧的“山城菜馆”生意常年火爆。最早它开在虎泉山泉附近,2009年“东二”营业后入驻,它以重庆口味,菜品丰富、价格适中获取。武昌鱼、芸豆汤,有时去晚就没有了。
东区小树林前方的学子餐厅,也算明星食堂之一。在这里经常可以遇到华师特有的“教授午餐会”。餐厅有两层建筑,大门前为仿罗马柱,食物水准被视作在“东一”和“东二”之间。
“东一”即顺着沁园春食堂走不过5分钟,地处东区小树林的后方。“东一”在整个东区稍显逊色,但因方位和价格优势,去的学生也不少,传说猪肝面、牛肉面味道都不错。
(本网发表时对原文作适当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