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院

长江网:大学课堂开在绣坊 一次作业耗时三个月

发布时间:2014-04-18作者:记者 章心一 刘婷 胡夏璇来源:长江网浏览次数:187

       (长江网i新闻记者 章心一 刘婷 胡夏璇)一幅幅古色古香的绣品悬挂在墙上,19名穿着现代服装的大学生端坐在绣架前,绕线、扎针绣花蕊。这是417日武汉商学院汉绣坊汉绣技能课的一幕情景。这些学生均为“90后”,是我省首批汉绣大学生,进校前从未摸过针线活,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已能熟练地飞针走线了。

课堂开在绣坊里

       汉绣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曾与苏绣、湘绣平分秋色,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年9月,武汉商学院开办服装设计汉绣专门方向专业。国家“非遗”进高校在湖北是第一次,19名大学生成了首批“吃螃蟹”者。

       “汉绣是个细活儿,先得磨性子”,该校应用艺术系主任扬勇说。由于是初学,这些学生的课大多在绣坊里上,一绣就是一上午,三个小时的高强度练习,考验的是耐心。

       第一次拿起细如发丝的绣花针,学生们洋相百出,有的手指被针扎得鲜花直流,有的把月季花绣成了大铁坨。该班学生孙浪的手指上至今还留着被针扎后的斑斑白点,他说,一朵花反复绣一、二十遍是常事。

       相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汉绣专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更长,有时甚至花三个多月才能完成。如一朵直径约4cm的五瓣花,用同一颜色但深浅不同的35种彩线,从外围启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3个小时才能绣好。

       前不久,他们学习汉字绣。30cm×40cm的绣面以红色作底,或黑或白的绣线绣出遒劲的“盛世中华”。简单的4个字,花了两周时间完成。汉绣传人任本荣大师看了学生们第一次汉字绣作品,连连称赞。

“绣夫”不让“绣娘”

       19名汉绣学生中,有5名男生。在女红的世界,他们丝毫不让巾帼。

       “与女生相比,这些男生的作品下针果断,有很强的质感”,担任汉绣技法课的汉绣研究院的大师黄小芳评价。

杨虎是该班数一数二的“快针手”,上学期绣汉字时,他总比别人快绣半个字;本学期绣花瓣,他也快出一朵花。他说:“一个男生,刚开始拿绣花针觉得挺难为情的。随着对汉绣的了解,也有了一种热爱和兴趣,越绣越来劲。

       刘登峰被同学们称为“学霸”,老师介绍他的绣功目前是全班最好的,作业经常在班上展示。他有一本厚厚的白描本,记录着他学习的努力。他常常将自己的作品晒到网上,身边同学直呼“难以置信”、“求绣品”。有些女生绣得慢,不懂的地方常常向他请教。

  专业绣品成礼品

       课堂之外,汉绣的学习给该班的同学带来诸多乐趣。

       一次,孙浪的一个朋友在打篮球时不小心把裤子撕破了,请他帮忙缝补。孙浪麻利地缝好,还在针口处绣了叶子的图案,朋友看后惊呆了。

       不少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人。该班张雅涵花三天时间在锦袋上绣出“生日快乐”几字,送给高中同学过生日,礼物虽不算重,同学却非常感动。

       去年11月,该班钱月外婆70大寿,她花了3个星期绣了一幅30cm×40cm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送给外婆,老人高兴地笑着合不拢嘴。王迪雅绣了一幅“家和人兴”的绣品挂在家中,家里来客时父母总会骄傲地说:”这是我们女儿绣的作品。”

(原载 长江网 2014417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