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2点半,由本报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旅游局、市餐饮协会共同举办的“寻找武汉味道”首届热干面PK赛,在沌口武汉商学院决出了“十佳门店”。
为了准备这场“决战”,很多店老板凌晨两点就起床泹面,精心调配佐料,使得当天的比赛,无论是面条口感,还是酱料搭配,都成为一场高水准的角逐。
比赛现场,憨娃和天天热干面馆两家,因为种种原因临场弃权之后,18家热干面馆被分为五组,走上最终的挑战台。
“这家的酱料好香啊”、“我感觉面很劲道”,“面做得太爽口了,萝卜丁很好吃”……现场32位由市民组成的大众评委,不时发出感叹。
每一轮比赛开始前,7个专家评委都会检查食材,用筷子抖一抖面条,用勺子搅一搅芝麻酱。专家介绍,抖面的目的是看面劲不劲道,搅芝麻酱是看细不细腻,有没有掺水。
当天,第17个出场、此前市民呼声很高的常青麦香园硚口热干面馆意外落榜,原因是有专家评委认为其“口感偏辣”,还有专家评委在对其配料进行检查时,将“萝卜根须”认为是“疑似不明物质残留”,最终与“十佳”遗憾擦肩。
而刚刚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第18家参赛店户部巷蔡林记一出场,面条口感就被专家称赞为“正本清源”,最终以95.7分夺得当天最高分,被评为最高人气店。
比赛结束后,本次大赛总指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罗彬介绍,当天参加决赛的大多数店家,都是散落在武汉三镇的小吃店,这些小吃店在对阵当天参赛的一些大店时,勇敢亮出了自己的味道,并获得了专家肯定。
他说,“寻找武汉味道”就是要寻找市民认可的味道,让小店公平参加这种参赛,可以学习大店的长处,引导他们在门店干净卫生,操作规范上提档升级,从而让武汉小吃提升一个档次,让武汉市民去小店吃东西时更安全更放心。
(原载《武汉晚报》2013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