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院

人民网:武商院学子接力爱的反哺 免费做家教三年

发布时间:2013-06-03作者:费丹丹 杜思祺来源:人民网浏览次数:220

 

辅导学生做功课

       人民网武汉6月3日电六一节,武汉商学院旅游日语专业2011级的王昭和同学们忙碌了起来,他们带着学校“春苗教室”7名小学生去动物园游玩。这已经是第三年,武商院的学生们陪学校附近薛峰社区的孩子们过“六一”。

       陪孩子们过六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三年来,武商院的学子们为学校后勤人员以及附近社区里的孩子义务家教,成立了“春苗教室”,为五十余名小学生们带去了知识也带去了欢乐。

“他们帮我们打扫卫生我们为他们小孩做家教”

       2010年,该校2009级学生周阳发现,学校地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社区,当地一些失地农民在学校担任绿化、宿管、保洁等工作。后勤人员平常工作辛苦,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习,孩子们的学习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周阳萌生了为住在社区的孩子做义务家教的想法,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这些后勤人员表示感谢。这一想法得到该系同学的响应。

       2010年11月,“春苗教室”在学校北区教学楼109教室办了起来,后勤集团3位保洁人员将自己的小孩送到了这里。6名学生“教师”走马上任。没过几天,社区里又有把小孩送来参加补习,先后有50多名小学生到“春苗教室”接受学习辅导。

       三年里,大学生们毕业了多届,但“春苗教室”坚持了下来。近百名大学生先后在此进行着无声的爱的“接力”。

       每周日早上八点半,家长们把孩子送来,由大学生“一对一”或“二对一”辅导两小时。除了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完成作业,还带着小朋友们唱歌玩游戏,开启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给小学生讲故事

30个笔记本记录成长点滴

       “丹丹今天很乖,学习了几个关于家人称呼的英语单词,同时教会她一些简单的与动物相关的单词。”这是“小老师”乐芬工作笔记里的一段记录内容。

       在“春苗教室”参加补习的为1-4年级的学生,最大的12岁,其他的大多9岁、10岁。每组“教师”手上都有一本《爱心家教记录本》,清楚地记录着学生的各种信息,不仅有小孩学习的基本情况,还有家长的联系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馈。

       “小欢似乎特别爱画画,而且感觉还不错,要抓住她的这个爱好”。“小老师”王昭在教一名叫做向郑群欢的小朋友时,发现她喜爱画画,就在记录本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后面教小欢的同学能看到这段话后,注意开发她的这个兴趣”王昭说道。

       尽管在此担任“小老师”的大学生换了多批,但为每个小学生准备“记录本”作为教学“传统”一直在坚持。3年来,大学生们的工作笔记本用了近30个。

深得人心的“春苗班”

       今年9岁的刘朝闻是薛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母亲李君容负责学校教室和操场清洁卫生。刘朝闻从2010年开始参加爱心家教补习班直到现在。

       李师傅说,小孩参加这个辅导班时才读一年级,数学成绩不太好,没有时间送小孩到外面补习。那时经过这些大学生60多天的辅导,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当时一次数学还考了95分,于是三年来一直留在这个补习班。“把孩子交给这些大学生我很放心,她们都很细心负责。”

       2008年,林清容和丈夫从山东来到武汉,在学校南北街卖山东杂粮煎饼。平时忙于生意,难以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功课。“春苗教室”一开班,她就把孩子送上这里。“三年了,每周补习时大学生们都会来接小孩,补习结束再送回来,特别负责。”林清容说。

       2010级刘俊丽现在已在外实习,但常与辅导过的学生家长郑喜英保持联系,“有时我在网上上传孩子的近照,她都时常评论欢欢‘长高了’之类的。我们就像朋友一样。”郑喜英说。

       现在,在路上每次碰到辅导过的小孩子,都会亲切地叫“小老师们”“哥哥”、“姐姐”,每周日,经常有学生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给他们。送小朋友回家正赶上午饭,小家长总是留他们吃饭,还拿出水果、牛奶、饼干等,都被大学生们笑婉拒。

       刘俊丽说,给小孩子辅导功课近一年,每周两个小时并不算多,但是从中收获的远多于两小时所承载内容。在帮助别人时,总有一种开心和满足。

(原载 人民网 3013年6月3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