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期待、热爱……旅游管理学院陈静向学生讲述非遗传承故事

来源:全媒体中心作者:记者 黎洋鸿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12

本网讯 4月22日,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副会长、我校非遗文旅融合传承中心主任陈静,携新书《见证与思考:湖北非遗项目市场化活态传承》,以“种子、期待、热爱”三个关键词为脉络,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非遗的深度分享。

陈静的分享从一张拍摄于2015年的老照片开始。当年,她带领团队前往湖南长沙和湘西地区调研,在走访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家时,其简陋的居住环境令她大为震惊。家中陈设简单,唯一值钱的电器仅是一台老式电风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旅游镇上的创意店,店内产品更具市场接受度。这一画面在陈静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她意识到非遗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也由此坚定了要为非遗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陈静为同学们讲课。吕慈摄

在多年从事非遗展览工作中,陈静承载着非遗传承人的“期待”。在各类展览上,众多非遗传承人带着精心创作的作品来到现场,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让非遗作品被大众看见,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份期待成为陈静不断前行的动力。其中,陈静讲述的80多岁武汉木雕传承人作品市场遇冷的故事,也让2024级经济学院黄露“那么珍贵的作品却难以走进市场,实在太可惜了!”

陈静对非遗的“热爱”贯穿始终。自2012年踏入非遗领域,至今已有十余年,她早已将这份事业视为终身追求。军运会期间,她接到制作1000个“兵兵”玩偶的紧急任务,时间紧迫且毫无参考依据。她没有退缩,打破常规,让面塑老师刘洁直接根据草图现场捏制模型,审定通过后连夜送往工厂打板制作。最终,仅用28天就完成任务,赢得各方赞誉。这份热爱不仅体现在完成任务的决心上,更体现在她无数个日夜深入传承人工作室,用录音笔记录他们的故事,用心去感受和传播非遗文化。

陈静向同学们赠送新书。吕慈摄

分享会尾声,陈静向同学们赠送了20本亲笔签名的新书。2024级电子商务二班的陈思涵“以前我对非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听完陈静老师的分享,才知道传承人们背后藏着这么多艰辛的故事。陈静老师种下的那颗‘种子’,也深深触动了我。”

陈静进行签名。吕慈摄

此次分享会,陈静用自己的经历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非遗的窗口。她寄语同学们:“非遗是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祖先的智慧,能给予我们内心宁静与力量。我希望同学们能从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也期待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 张思渊 毛雨晴)

(图片 吕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