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大讲堂讲解中国碳市场建设建设研究

来源:全媒体中心作者:见习记者 李思思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4月15日,湖北大学中国农业暨典型行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碳核算碳交易实验室主任张金鑫以“中国碳市场建设思路与农业碳交易进展研究”为主题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召开讲座,张金鑫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系统阐述了中国碳市场建设路径、农业碳交易潜力及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吸引我校相关专业师生积极参与此次会议。

我校开展通识大讲堂。谢欣怡摄

张金鑫以“温室效应严峻性”为切入点,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1℃,若不加控制,本世纪末可能升高4℃-5℃,极端气候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承诺用30年时间完成发达国家40-60年的减排任务,面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30亿吨)接近美国两倍的巨大挑战。张金鑫教授强调,双碳目标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冲击显著,全球碳关税的推行将倒逼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加速低碳转型。与此同时,中国碳市场建设不仅是环境议题,更是重塑产业格局、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抓手。

主讲人张金鑫。谢欣怡摄

张金鑫回顾了中国碳交易政策的发展历程:2011年“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建立碳市场,2016年“十三五”规划明确配额管理制度,2021年“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推动排污权与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张金鑫教授表示:“分阶段建设既考虑行业差异,也为技术升级留出缓冲期,是平衡减排与发展的务实之举。”

农业作为中国碳市场的潜力领域,成为会议焦点。张金鑫指出,农业碳排放占全球总量10%-12%,但通过土壤固碳、沼气利用、低碳种植等技术,可转变为“碳汇”重要来源

参会同学认真听讲。谢欣怡摄

作为国内领先的碳减排研究机构,湖北大学团队已开发覆盖典型行业的碳核算模型,并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张金鑫透露,下一步将深化农业碳交易试点,联合企业打造“减排-交易-收益”闭环,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碳关税等全球规则挑战。

“碳市场不仅是政策工具,更是一场广泛的社会变革。从工业到农业,从政府到个体,需凝聚合力,方能实现双碳目标。”张金鑫说。

(编辑 张思渊 毛雨晴)

(图片 谢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