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云旅游”打破线下游接待瓶颈 或成旅游业转型突破口

来源:武汉商学院作者:新华财经发布时间:2020-07-29浏览次数:256

新华财经北京327日电(郝菁)当疫情阻挡了人们出游的脚步,“云旅游”适时蓬勃,成为了特殊时期的“旅游”模式,满足了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激活了“云旅游”的潜能,开启了旅游“试用”机制,打破了目前线下游接待的瓶颈,带来了游客线上“沉浸式旅游”的体验,或成为未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的突破口。

线上直播开启旅游“试用”机制

31日,西藏1388岁的布达拉宫在淘宝开启史上首次直播,平时不对外开放的金顶群、馆藏经书均有展示,专业讲解员对历来不许拍照的瓷器、玉器、龙袍、龙靴讲解详细,直播画面高清。数据显示,这场“掏家底”式的直播总计观看人数达92万人次,占布达拉宫全年线下参观人数的一半以上。目前直播的回看量仍在持续增加,点赞量已超88万次。

与此同时,国内8大博物馆采用“实景直播+主播讲解+科普讲座+现场卖货”的形式在淘宝与千万观众互动,带领看展同时还为博物馆文创提供有效的营销渠道。数据显示,甘肃省博物馆的两场线上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90多万,点赞数超50万,参观人数超过该馆2019年全年客流量半数以上;苏州博物馆直播期间不仅有专家讲解,还在线提供了44件文创产品在线销售,直播点赞量达116万,带动“陶冶之珍冰箱贴”“唐寅创意茶泡袋”等文创产品合计销量过千件。

318日,武汉大学通过直播带网友赏樱花,曾经“在武大看人海,是每一朵樱花的梦想”,如今全球中国人不论身在何处都能看到武大樱花绽放,2020年的武大樱花仍不孤单。湖北省博物馆、红楼、黄鹤楼也陆续推出直播,微博话题“春光中的武汉”浏览量超5100万次。鄂旅投旗下的古隆中风景区推出“云赏花”活动,“樱”为有你、“郁”见未来等主题引发关注。在湖北恩施大峡谷风景区,“一部手机游恩施”平台也采用VR等方式,游客在手机上就能看清江白云、绝壁峰丛。

南京开启线上网络梅花节、贵州樱花基地航拍花海吸粉无数、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线上晒熊猫日常吸粉数万人、海昌海洋公园线上科普海洋知识获家长好评、“云游重庆”“云游敦煌”“一机游云南”的等公众号、小程序开启在线讲解,不仅引爆流量,还带来实际的周边及特色产品销售量。各大旅游APP也推出云旅游产品,来自全球的旅行达人陆续为用户带来数千场直播,丰富的语音导览产品为用户不断“种草”。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在318日发布会上指出,疫情期间,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的流量大增,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云娱乐、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用户高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众多5A级景区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众多消费中,只有旅游是不能‘试用’的”,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教授指出,云旅游是近两年来旅游业逐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疫情爆发后,旅游行业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渠道维护和振兴行业发展,大众因为疫情“宅”在家中,对“诗与远方”有迫切需求,而云旅游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起来,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满足了“游购娱”这三个要素,直播解决了体验感,虚拟增强了现实感,增加了应用场景,直播带货让流量直接变现,这让旅游也有了“试用”的机会,可以说疫情激活了云旅游的潜能。

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指出,早在10年前国内已有学术机构开始研究“云旅游”,这是基于“云计算”而出现的旅游新业态,其基本功能包含了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四个方面。目前在我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云旅游”打破了线下旅游接待的瓶颈,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旅游”的体验,有可能成为未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疫情影响旅游行业危中寻机的转型突破口。

技术革命是“云旅游”重要驱动力

“‘云旅游’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大众因为疫情错过的美景,通过媒介找补回了现实感”马勇指出,在疫情中,5G技术普惠应用,旅游直播突破网络局限,以更快的传输速率提升画质,线上美景流畅高清,现实感增强。配合航拍、移动拍摄、VRAI等全新手法,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数字文旅产业也被各地越来越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都作出了具体的部署。”高政表示,下一步,文旅部将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坚持正确导向,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业态,鼓励创业创新;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5G网络具有低时延、广连接、大带宽三大特点,5G的成熟会激活现有行业并创造新的场景与需求,带动终端设备及内容的爆发,间接刺激经济的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未来5G将以万亿级美元的投资拉动十万亿级的下游经济价值,成为大国间竞争的关键。

淘宝直播表示,未来淘宝直播“云春游”将常态化进行,依托阿里巴巴各个平台的各项业务共同打造的“文旅数字经济体”,为各大文旅景区提供数字化的全面解决方案。让广大游客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随时随地都能“出游”,真正实现“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324日,工信部官网刊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知要求,要持续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加强5G技术和标准研发。

腾讯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的旅游将“无所不云”,后期将充分利用新兴技术,覆盖游前、游中、游后全场景,让游客享受旅游带来的便利服务。业内专家预测,未来的景区应当是科技支撑和研发驱动的数字化空间。

马勇指出,5G技术是旅游直播的关键,卡顿、模糊的画面影响用户体验会导致用户流失,而画面流畅清晰,主播与受众之间沟通无阻,景色传递产生现实感,这才能使“云旅游”拉动消费。同时,直播平台的选择对旅游产品曝光量有直接影响。对建议在疫情过后,5G技术进行定向普惠,对旅游等行业开辟优惠通道,各大直播平台对旅游行业进行阶段性扶持,让云旅游有更好的延展性。

疫情期间“种草” 是为了将来“拔草”

323日,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亮相抖音“携程旅行”直播间,在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开启直播处女秀,老板亲自直播,加上可观的礼品和价格优惠,直播期间累计51万人围观,成交6710单,总销量超1000万元。

“直播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边‘游览’景区,一边了解场景中的优质产品,并通过视频中的链接销售产品,这也将带来旅游业的新一轮变革。”马勇指出,自带流量的网红、名人甚至是企业董事长本人对云旅游产品的推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产品和优惠力度才能最终激发用户下单的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旅游业当前抓住时机,通过直播预售的方式提前布局,快速锁定准消费者十分关键,云旅游产业链数字化支撑,不仅是疫情下的行业振兴措施,也将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在线化率,将为行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云旅游不会取代传统旅游业。”薛兵旺认为,对旅游企业说,疫情期间损失惨重,需要通过“云旅游”增加线上流量,并加深维护游客情感,疫情结束后,将流量变成为实际消费者。

31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的《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43%)被调查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会计划在6月前出门旅行,选择5月旅游的比例达到16%678三个月,各有15%的选择率。国庆假期的10月预计也是旅游高峰,有14%的选择比例。

针对云旅游在疫情后的发展,薛兵旺指出,“云旅游”打破了线下旅游接待的瓶颈,已成为疫情期间旅游企业重要的营销场景。“云旅游”线上内容仍是关键,好的直播内容才能让游客产生“到达场景”的动机与冲动,在疫情后期面对多渠道的消息来源,旅游直播的内涵需不断增强,产品也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市场竞争。同时,维持用户良好的服务体验是根本,因此线下服务是流量持续变现的核心,游客通过直播到达景区,但景区也得让游客产生不枉此行的感觉。目前,“云旅游”对于历史名胜古迹、博物馆文博产品的展示和传播大有可为的,线上IP品牌是做好“云旅游”的亮点。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云旅游”要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在互联网技术迭代较快、产品多元化的情况下,应探寻新的发展和应对思路,将直播内容和产品进行相应调整,符合互联网思维,而非生搬硬套。

高政指出,是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帮扶企业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增强数字文旅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后劲。截至3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已超过30%,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总体运行平稳,未出现疫情异常情况。截至315日,陕西、上海、四川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多家博物馆恢复开放,其中19家一级博物馆恢复开放。

旅游行业重启中,“人海”与“蓝海”指日可待。

 


编辑:胡辰


https://bm.cnfic.com.cn/share/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hare/articleDetail/1795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