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商院旧
长江日报:传奇“南极厨师”徐康:打造适合武汉学生的“智慧餐厅”
发布时间: 2018-09-12 来源: 武汉商学院 作者: 浏览次数: 401
 

 

徐康(左二)在南极科考站和同学一起准备饭菜

       今年31岁的徐康,有不少传奇经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为各国运动员做沙拉做到手软;在南极科考站,他为中国科考队员做湖北菜;去年,他为2017年世界飞行者大会上的志愿者提供中西兼顾的盒饭;现在,他正为武汉市7万多名中小学生打造专业的“智慧餐厅”管理系统……近日,徐康的母校——武汉商学院的师生推荐他为“最美家乡人”。

北京奥运村:

每天做数千份沙拉

       2008年,徐康作为志愿者,在北京奥运村担任厨师,为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做饭。他被分到沙拉部,每天工作10小时,要做30多个品种数千份沙拉。

       这次经历让徐康学到了很多先进的餐饮理念和管理方法,促使他回武汉后创办了现在的公司武汉市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同时也见识到了外国人的“乡愁”。“当时的厨师长是意大利人,很想家。有一次,我们用一种奶酪做沙拉,有点像中国的臭豆腐,大家都觉得臭得受不了,但他很喜欢这个,时不时吃上一块,说像回到了家一样。”

南极科考站:

半年成“磨豆腐大师”

       2008年,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厨师,去南极为中国长城考察站工作人员做饭。经过全国范围内的严格选拔,武汉商学院烹饪系2名教师王辉亚、戴涛和3名学生徐康、潘鼎、王骐脱颖而出。

       入选后,徐康在南极待了6个月。

       徐康说,他在南极吃的第一顿饭,是老师和同学们齐心协力,花了一个半小时,做出的胡萝卜烧牛腩、草菇烩鱼丸和火腿粉条。

       来自湖北的香辣虾、蒸菜、鱼丸、板栗烧仔鸡及早点糯米鸡、鸡冠饺、米酒、汤圆等美味菜肴在南极深受欢迎,其他国家科考站的朋友也时常过来“蹭饭”。

       南极食物全靠外来运输,肉类居多,蔬菜很缺乏。“只有节假日或者科考队员离队时才会让大家奢侈一回,吃大白菜。”徐康说,为了让队员们食品种类多样化,他们就在豆制品上下功夫,自己用黄豆做豆腐,因为经常做豆腐,他成了大家眼中的“磨豆腐大师”。

飞行者大会:

中外志愿者点赞湖北鱼丸

      徐康公司的业务包括食材加工配送、食堂托管、成品快餐配送等,其中一部分是为武汉市各种大型展会和大型活动提供快餐配送。

      去年武汉市举行世界飞行者大会,徐康的公司中标,每天为志愿者提供五六千份盒饭。接到任务后,团队成员立刻拿出服务方案,设计了一系列的盒饭菜式,三菜一汤一水果,保证营养卫生和外形的美观。

       徐康说,团队成员研究了多种湖北菜,粉蒸肉、湖北煨汤轮番登场,考虑到外国志愿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有时还做一些黑椒味道、新奥尔良烤翅之类的菜品。

       后来发现,大家最喜欢的是鱼丸。“湖北人喜欢吃鱼,而且吃鱼不见鱼。”徐康说,湖北鱼丸一亮相,就得到中外志愿者点赞。

武汉中小学:

为7万人打造“智慧餐厅”

       截至目前,徐康的公司为全市60多所中小学7万多名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团队成员专门针对6—15岁的孩子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菜谱,甚至考虑到了口味变化。

       现在,徐康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记录每个学生3—6个月的吃饭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打造出一套“智慧餐厅”。

       “现在学生中有很多小胖子,孩子们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徐康说,通过系统的分析,家长在家里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孩子在学校吃饭的情况,也能获得孩子在家进餐的合理建议。

       “传统印象中,大家觉得厨师年纪大,文化程度低。”徐康说,他想打破大家的刻板印象,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餐饮行业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原载 长江日报 2018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