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商院旧
楚天都市报:土家婚礼上来了欧洲婆婆
发布时间: 2016-02-26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作者: 浏览次数: 89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爱尔兰婆婆﹙中﹚觉得恩施很美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摄

    相恋3年,湖北姑娘黄丹丹和爱尔兰男友亚瑟回到建始老家,在新春之际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土家婚礼。远在欧洲的婆婆帕吹莎代表全家人前来观礼,她风趣地告诉前来采访的楚天都市报记者:媳妇很美,恩施很美!

欧洲婆婆要来了

    离猴年春节还有十多天的时候,黄丹丹就提前回了建始老家。

    黄丹丹的家在建始县三里乡保靖街。街尾处拐进一个山坳,一栋2层白色小楼在周围青山的映衬下格外秀气。这个位于湖北西部的山乡,有着典型的峡谷风貌,清江的支流东龙河穿乡而过,也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在老家办场简单的土家婚礼。”她和爱尔兰男友亚瑟都觉得这样圆满些。

    婚礼定在2月15日,远在欧洲的婆婆帕吹莎听说后,决定代表全家人前来观礼。

    爸爸黄玉兵和妈妈肖谷芳知道后,有点紧张。

    他们曾见过女婿一家在爱尔兰的房子照片。漂亮的别墅周围都是绿地,天高云淡,就像明信片里的风景。听说亚瑟家还有一个大农场,养了很多马匹,12岁那年他就在马场里钉马掌了。素未谋面的亲家从欧洲过来,不知道习不习惯?

    其实,家里的2层小楼在街上并不赖,3年前才装修过的屋子由于保养得宜,看起来还很新。

    “婆婆是个随和的人,不用刻意准备。”肖谷芳定下心来。女儿已经去了爱尔兰四五次,听她说,亚瑟的妈妈是个非常可亲的人。“每次过去就给她做这做那,很照顾她的口味。”

    丹丹第一次和亚瑟去爱尔兰时,婆婆特意为她做了炒米饭,从超市里买来切好的蔬菜末,还有中国惯用的食用油,虽然炒制出来的米饭不那么合口,这份心意却让人感动。最难得的是,第二次再去时,婆婆端出的炒米饭味道大好,献宝似地告诉她,私下练习了很多遍。

    肖谷芳还是认真问了女儿:亲家爱吃些什么?这里冷要不要准备点衣服?还有什么生活用品需要准备?“有我和亚瑟在,放心吧。”丹丹大手一挥。

握手代替拥抱

    自从定下到中国的计划后,帕吹莎也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

    2013年,帕吹莎曾和英国的女儿一起结伴到中国,来看丹丹和亚瑟。几个人一起游玩了北京、西安和上海,这个性格活泼的湖北姑娘说话利索,也很有礼貌,与儿子的职业也有共同语言。

    2009年从武汉商学院马术学院毕业后,黄丹丹供职于北京京城马术俱乐部。2012年8月,马术俱乐部请来爱尔兰钉蹄师亚瑟,安排她担任翻译。亚瑟身高1米9,是个典型的欧洲高鼻梁帅哥,也是位出色的钉蹄师,全世界仅有144人拥有钉蹄师硕士学历,他是其中之一。

    丹丹喜欢蹲在一旁看亚瑟给马钉掌,有时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一位观众,亚瑟干活特别认真。他给丹丹讲关于钉掌的故事。不同品种的马有不同个性,钉掌时被马踢到的情况时有发生,他庆幸每次被马踢得都不严重。

    亚瑟总在人前夸丹丹,说她是他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位女神。熟悉后,两人经常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有一次玩得很晚回来,亚瑟送丹丹到宿舍楼前,想要拥抱她的样子。丹丹一慌把他推开,质问他要干什么。亚瑟尴尬地说“我只想给你一个晚安吻。”丹丹默默点头,亚瑟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两人随后定情。

    亚瑟带丹丹去自己爱尔兰的家,介绍她跟父母认识,有时一相处就是一个月,彼此之间已很熟悉。丹丹曾向帕吹莎说起自己的家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山乡,这让她有些兴趣。

    爱尔兰到建始远隔万里,考虑到婆婆年龄大了,丹丹建议她多中转休息。2月11日,帕吹莎从爱尔兰飞往英国,在伦敦的女儿家休整一夜,第二天飞往北京。2月14日,帕吹莎和儿子从北京经停武汉飞往恩施,丹丹坐火车前往接机,为减少旅途劳顿,直接叫了出租车,一个小时就到家了。

    在爱尔兰,亲朋见面会拥抱,帕吹莎曾私下请教到中国后要不要照旧,丹丹告诉她握手就好。

    微笑着和丹丹的父母亲切握手,帕吹莎迎来了肖谷芳的贴心招待:新买的保暖鞋在室内穿着保暖,棉拖鞋则方便洗个热水脚后穿,考虑到爱尔兰全年平均温度在15度,冬季的建始偏冷,她的房间里准备了电热毯和油汀。

特意练习“早生贵子”

    2月15日一大早,亚瑟和丹丹穿着特意从北京买来的中式服装站在门口。

穿着唐装的亚瑟多了丝中国味儿,丹丹的大红嫁衣鲜艳夺目,这对金童玉女的旁边就站着帕吹莎,这个来自欧洲的婆婆礼节性地接待着来客,尽管语言不通,却不妨碍真诚的笑容拉近关系。

    有20多位在湖北的同学朋友赶到了建始,亚瑟和丹丹在门口迎接,给他们发喜糖递喜烟。老同学们开起了亚瑟的玩笑,“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没想到亚瑟听懂了,接过话幽默说道:“生5个、6个,组成一支足球队。”

    这句“早生贵子”的中国式祝福,帕吹莎也在当天送给了儿子媳妇。从爱尔兰出发前,她专门“补习”了中国的婚俗,这是亲友们爱对新郎新娘讲的话。其实,爱尔兰的婚礼里也有这一句,只是讲法不一样。一般是朋友们向新人祝福后,大多都会问一句:“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要小孩子?”帕吹莎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担心丈夫和婆婆不习惯,丹丹简化了土家婚礼中的哭嫁和拜堂等程序,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热闹一番。

    流水席的热闹还是让帕吹莎大开眼界。2层小楼前面的地坪上,摆上四五张桌子,有专门的做饭团队,来了客人坐一桌就开始上菜,吃完收拾后,再来客人后再开席。

    帕吹莎也坐在席上陪客,这一桌主要是丹丹的同学。英语流利的覃勇就坐在帕吹莎旁边,跟她介绍了土家特色的熏肉猪蹄火锅,不过,她更感兴趣的是蒸蛋卷和鸡翅,觉得这些中国菜还不错,很有风味。帕吹莎还很有兴趣地跟他聊起了赛马业,“这个行业在中国前景不错。”

    用不惯筷子,帕吹莎用的是叉子,她入乡随俗地为客人们“夹菜”,盛情邀请大家去爱尔兰做客。

媳妇很美,恩施很美

    喜庆的鞭炮,红红的中国结,让帕吹莎见识了中国婚礼的热闹。

    在爱尔兰,只有圣诞节时才能在指定的地方看到新年烟火晚会。亲朋好友到来时,燃放的鞭炮异常热闹,还有烟花,帕吹莎觉得声音很大,也很好看。这也令亚瑟改变了对鞭炮的厌恶。在重庆时,他有一次给马钉掌,外面突然响起鞭炮声,马一时燥动蹄子乱踢,差点踢中了他。

    热热闹闹的婚礼一直延续到下午。客人走后,帕吹莎拿起笤帚扫地,丹丹几次劝她不用扫,她只说反正没事做。

    为了照顾亲家的口味,肖谷芳准备了很多切成条状的牛羊肉,尽量用欧洲的方式煎给她吃。帕吹莎也尝试着吃了炒制的牛羊肉,发现口味也还不错。“只要不放辣椒就好。”

    来中国前,担心旅途劳顿,丹丹嘱咐婆婆不要带礼物来。细心的帕吹莎还是带来了很多的爱尔兰水晶饰品。她不无幽默地说,儿子就是送给中国媳妇最好的结婚礼物。尽管语言不通,她也看到了中国亲家的细心,“洞房”里的装饰考虑了欧洲情结,左墙上的大壁画里,是非常可爱的圣诞麋鹿。

    帕吹莎对这里的风景印象很好,中国式乡村婚礼也很有特色,在这里居住的日子处处都能感受到友好。“媳妇很美,恩施很美!”她告诉前来采访的楚天都市报记者。

(原载《楚天都市报》2016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