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商院旧
中国文明网:“信件大使”,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
发布时间: 2015-01-13 来源: 中国文明网 作者: 浏览次数: 156
 

       在武汉商学院收发室里,积压了数百封因收件人信息书写不规范而无法投递的信。有的信封上是有姓名而没班级,如“武汉商学院张文”,有的干脆是网名,如“花舞”“暖暖惹人爱”等。该校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2013级学生熊辉在校报上了解到这-情况后,萌生了帮这些“疑难杂症”信件寻找主人的想法。这想法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支由52名同学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诞生了。

       虽然现在的通信手段已经极为丰富,除非特殊情况,"家书抵万金"的现象,大概也只能作为一个让我们动心的镜头定格于历史,但是,既然写信,我们总希望对方能够及时收悉,更何况,许多时候,当手机通话成存在交流短板的时候,书信,就是更好的渠道了。而如果因为收件人信息书写不规范而导致无法投递,那么,这势必造成双方的误会,加深双方的矛盾,进而引发一些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这样说,并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那一封封堆放在收发室的"死信",我们就应该有所感触。而当那些富有爱心的"信件大使"出现在收发室门前的时候,我们的担忧,这样的担忧,也就慢慢地烟消云散。

       “信件大使”的出现,在帮助那一封封“疑难杂症”的信件寻找到主人的同时,也将一股股暖流传递到对方的心中。今天,面对着时时发生的一些负面新闻,“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声音,总是不停地响起,而此时,最需要有人站出来,将那一股温暖人心的正能量,由己及人,再由人及人,相互传递,并由此漫溢在整个社会。感动,需要我们创造,更需要我们传递。

       “信件大使”的出现,也给我们的志愿活动,特别是大学生的爱心志愿活动,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中需要我们提供爱心志愿服务的,也需要我们发现,需要我们创新。胶柱鼓瑟,墨守成规,只能让我们的爱心服务,停滞不前,甚至将“爱心”演变成“害心”,老人节一天给老人洗七八次脚的例子,就已经给我们的爱心活动敲响了警钟。像武汉商学院的"信件大使"们那样,另辟蹊径,爱心志愿服务,更能够流光溢彩。

       “信件大使”的出现,还让我们所有写信者有所反思。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如此低级的错误?这些错误,究竟又是如何造成的?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如何写信,完全可以百度了之,随手一写,这其实是责任心的高度缺失。不要为自己的失误寻找更多的理由,从小事做起,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而如果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而导致这一现象,比如说,学生的家长,那么,为人子女的大学生们,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己的失责愧疚?有人已经给父母及其他亲人手给微信使用方法,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自己的父母会不会写信。“信件大使”已经感动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再关注他人呢?越是在感叹"世风日下"的阶段,越是需要我们抱团取暖,抱团感动。抱团取暖,让感动无处不在。

(原载中国文明网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