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大美学府】深耕学科新进程 培养卓越机器人工程师

发布时间:2022-05-18作者:见习记者 洪梦婷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826

本网讯 机器人工程是顺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国家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兴专业,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专业。2017年,我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首开高校,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累计培养学生近500人,教学成果连续获批国家级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及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

深化校企合作 “双战式”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行业企业优势,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遵循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与安川电机、杭州凯尔达、华中数控以及武汉杜瑞博等机器人公司合作,坚持按机器人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立足武汉、面向湖北,培养具备机器人工程领域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创新开放,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引领下,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研究采用“双统一、深融合”方式,形成校企融合“一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基于该模式构建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项目深度融合的“双战式”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切实培养敬业精神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孕育制造产业发展需要的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应用型人才。在校企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拓展下,已有28名学生参加校企合作项目,收获丰富。

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丰硕

为提供机器人工程学科专业化学习实践平台,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已建成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弧焊、打磨、视觉抓取、装配、搬运码垛等五个机器人工作站、柔性生产流水线以及机器人仿真实验室等主要设备的机器人产学研中心,可同时容纳500余位师生展开教学。

我校机器人产学研中心主要对接《机器人计算机编程》与《机器人仿真技术》等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同时也为本地区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机器人操作、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等社会培训,是面向企业提供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改造等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培养产学研用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

除机器人产学研中心外,机器人工程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也全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依托建设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武汉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建设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机器人仿真设计工作室。该空间对机器人社团、机械创新社团等专业社团学生全天开放。近5年来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机器人产学研中心以及第二课堂平台参加省部级以上专业竞赛。通过专业实践平台打磨工程能力与科研能力,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80余位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累计获奖100余项。20人次主持参加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

在此基础上,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科学制定实验教学计划,依托机器人产学研中心与第二课堂协同实践教学,锻炼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既会学、又会做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连接专业实践教学桥梁。

深耕专业课程建设 争创一流教师队伍

2017年以来,我校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机器人工程专业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开展示范课等是机器人工程教师团队必不可少的项目。

机器人工程学科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机器人仿真技术基础等。课程建设中,机器人工程专业教研室教师团队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同时着重搭建线上线下双结合,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相结合等多种途径融合的教育方式,有效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熟练运用能力。教学建设上,2021年,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启动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工作,专业导师重点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潜能,实行以来一直是实现师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教学建设过程中,机器人工程教研团队深刻把握行业企业及社会需求发展,坚持机械类工科人才教育教学立足区域,贴近行业,突出特色发展。在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建立了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闭环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组织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挖掘、积极探索学生愿意听、喜欢听的课程形式,切实做好教学反馈。

湖北省已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5年来的办学积累,我校机器人工程学科坚持以“明德笃学,求实致用”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立于“应用引领,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在深厚的校企合作育人以及优越师资建设下积聚力量,深耕课程新进程,培育针对性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新发展。

(校审 洪梦婷)

(编辑 张思渊 洪梦婷)

(摄影 周欣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