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防汛一线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0-07-31作者:记者 代怡卉 容静鸿来源:大学生记者团浏览次数:1003

本网讯 连日来,湖北多地遭遇强降雨,长江防汛形势严峻。苕窝子险段,位于长江左岸,堤防级别为二级。

714日,我校成立了防汛工作突击队,25名教职工主动请战,奔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纱帽街,承担着苕窝子险段2117米堤坝的巡险任务。防汛工作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班子张奔、袁传启、金振蔚、王章鹏同志以身作则,冲在第一线、守在第一线、表率在第一线,带领全体突击队员火速进入临战状态,牢牢守护大坝一线。

张奔同志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奔不久前刚刚结束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我大概算是下沉社区时间比较久的了,一共坚持了86天。”疫情防控中,张奔下沉在疫情比较严重的硚口区阮家台社区,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714日赶赴防汛一线,张奔当天下午就在防汛阵地上参加紧急会议,领回2117米的责任堤。根据防汛工作要求,张奔将25名突击队员分成三组,分批次完成对所负责堤坝的拉网式巡查。对于突击队员来说,每天都有固定的批次来完成工作。但对于张奔,没有工作时间的概念。“我要一直在堤上,陪着大家一起巡,每个批次的工作时间是4个小时,我会陪每个批次的队员走大概2个小时。”张奔说。2117米,走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小多小时,张奔每天走的步数都在3万多步。在张奔的眼里,日常的工作算不上什么辛苦。“作为党员,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支部班子更应该冲在一线,组织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肯定完成得好!”张奔说。

防汛一线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一样的防汛精神在岁月里传承。1998年,袁传启在汉阳区黄金口堤坝上守着阵地。如今,57岁的袁传启再次出征,把延续的22年的责任和使命交给了年轻一代。在防汛现场,袁传启正在手把手教年轻的队员们如何处理险情和清理垃圾。堤坝上,蝉鸣阵阵,混着水声和风声,格外刺耳。“刚开始大家来都不习惯,还有些耳鸣。听多了,就是交响乐!”袁传启乐观地说,看到有队员单独巡险、去水里捞垃圾。好脾气的袁传启第一次发了火,强令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单独作战。“堤坝上很多地方又湿又滑,垃圾大多数都在水中,稍不注意很容易滑到水里。”袁传启抬头看看四周,“这里声音大,万一有人落水,一旦没有及时发觉,太危险了。”

金振蔚也不是第一次参与防汛工作。早在2014年,甘肃某靶场发生70年一遇的洪灾时,还在部队的金振蔚就积极投入防汛一线。“参加上一次防汛工作时还在部队,而这一次防汛工作这一次是在自己家门前,更加义不容辞。长江大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守住了长江大堤,就是守好了自己的家。”金振蔚坚定地说。在外防汛,金振蔚心里最挂念的则是自己的女儿。因为妻子工作忙碌,女儿交给岳父帮忙照看。“今晚和女儿视频时她一直舍不得挂掉视频,一直等到和我视频吃完了饭才依依不舍挂掉电话。我也很想她,但是没办法,有国才有家,我一定会坚持到可以撤退的那一天。”金振蔚说。

坚守16天,带病也要守住大堤。防汛阵地上,王章鹏身穿防雨服,手握铁锹、走一步敲两下,查找管涌、浸透等各类险情,同时要注意观察江面情况,及时清理江面上的垃圾。当江面上出现塑料袋、矿泉水瓶、泡沫箱等白色垃圾时,王章鹏顺手捡起放至垃圾收纳袋中;出现由于降雨冲倒的树枝木头时,需要巡查人员相互配合,合力将它搬离岸边。通常清理木头等重物花费时间较长,一次需要三四个小时,几遍下来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和其他突击队员相比,王章鹏的脸色苍白一些。据了解,来到苕窝子段后,王章鹏因天气变化剧烈而病倒了,但是王章鹏仍然主动请战,和所有队员一起完成防汛任务。谈起防汛的工作,王章鹏表示,和大家一起战斗,是最高兴的事情。4个小时的巡险结束后,王章鹏解下密不透风的防雨服,湿透的衣服紧紧贴着皮肤,汗水顺着衣服留下来。据了解,王章鹏的家就在汉南区纱帽街,与防汛的堤坝距离很近。提及此事,王章鹏笑着说:“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我在自己家门口,也为了守护武汉而没有回家。”

越是险情当前,越照见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临时支部班子充分发挥着顶梁柱、主心骨和带头人的作用,始终战斗在最前沿,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汛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编辑 张思渊)


返回原图
/